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

ID:27623664

大小:230.8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_第1页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_第2页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_第3页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_第4页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97中林黎华教学设计20141021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4E”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学科:政治科课题:模块必修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讲:林黎华觀織天河中学高二设计者林黎平设计时间2014年10AI20日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木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九课第-•课吋的内容。第九课包括两个框题,本节课“走巾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引导学生明确走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论从史出,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山衰微走向粟振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门起就始终

2、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化的宏伟n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教材地位分析本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建设为主线,包括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如何建设等内容。第八课从个人生活的层面,讲当代文化生活屮我们所面对的各种现象、闷题和选择,提出了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建设的问题。第九课从国家层iftf,讲文化建设的鬥标、道路和任务,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3、及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第十课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讲述文化建没的中心环节,阐述了我们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由此可见,本课既是第八课的逻辑延仲,乂是第十课的逻辑起点,具有承上启K的作用。3.本人对教材的处理本人认为,本课容系统庞大,政治味浓厚,理论性强,抽象难懂,教材的编写也较凌乩,教参建议不清晰,教学重点难点难把握,段段话很重要,川川话是真理,探究活动众多(5个),教参均建议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史实和国情等详尽闸述。而本课可以结合的《文化生活》知识囊括了前側所学三个单元知识。要一节课完成教学n标的确很难。鉴于以上情况,本人反复读

4、教材,理清了第九课笫一框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线索。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的逻辑顺序去学习本框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1.走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屮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以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了解屮国共产党在推进屮国先进文化建设过程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幣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民族£1尊心和自豪感。2.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

5、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提升文化自觉度,增强文化自信心。1.明白我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明白什么是“小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它们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3.明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来源、表现及指导思想。1.理解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选择和现实决定。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屮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密切联系。3.理解“文化S觉和文化信”的重要作川、來源、表现及坚持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6、系为指导的重要性。4.综合能力门标:提高学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川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i!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从知识方面看,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通过笫叫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对各种文化并存、相互交织的现实,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本课走屮国特色社会文化发展道路,建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目标打卜了一定的知识基础。2•

7、学生能力分析:高二文科学生对国家大事略有关注和了解,初步ft备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品质,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似学牛学习知识的目的更侧熏于“应试”,因此所学知识遗忘率很高;而且学生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缺乏兴趣探吋,这就为本节课的“问题探究”学习没罝了很人的障碍。本节课界暈超人,吋间跨度极人,涉及的史实巨多,政治味乂特别浓,加上没有任何课堂范例可参考,所以对上课老师提出了前所未L>冇的挑战。因此,本节课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本人整合选择教敢字材内外资源【体】,结合白己的上课风格【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设计”(pro

8、blemdesign)及“问题引发”(problemtrigger)理念【形】为驱动,通过“引入参与”(Engage)、“探索揭示”(Explore),“目标落实”(Effectuate)与“反思评价“(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