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83800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的活动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原始社会教育:(1)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无阶级性、公平性(3)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和方法单
2、一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四书:《论语》、《孟子》、《屮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存秋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相互制约:(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川(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目的的选择、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生产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相互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决定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遗传在人的发展屮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酣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1)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2)学校教
4、育由专业教师来实施(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的教育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我国学制(六三制和五四制)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而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及其相互关系。素质教育的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
5、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钾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二)屮学课程课程的作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课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依据、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课堂幵
6、发、学生、课堂理论)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课程目标2、改变课程结构3、改变课程内容4、改变课程实施5、改变课程评价6、改变课程管理(三)中学教学屮学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4)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徳相结合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
7、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4、循序渐进原则5、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6/因材施教原则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A容及要求。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4、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与趋势。(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
8、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础形成与品徳培养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A与课外并重(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基本策略)所谓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是在一个总的统一而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实验假说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对教学系统中各种因素、各门学科的协调统一、互相渗透的调整和变革,以实现对教学系统的综合改观(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重心)继续更新课程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投向课程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