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

ID:27546755

大小:273.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04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_第1页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_第2页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_第3页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_第4页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教育学第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教育目的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当前的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基本内容2、能用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理论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简要分析,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理论对策。3、初步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事业?——为振兴中华,为发展经济……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与人们心目中的教育旨趣不同(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活动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意义: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依据、标

2、准(二)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如——提倡素质教育调控功能:如——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评价功能:如——督导评估,以目标为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层次1、教育方针:我国教育的总的方向的表述2、教育目的:培养人才的最高理想的体现3、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目标4、教学目标、活动目标:往往是各个学科甚至是课时的目标层级名称制定者内容一级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政府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实现途径和原则(抽象化)二级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语文课程目标1-2年级阅读

3、课程目标三级教学目标(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教师具体化实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程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1-2年级阅读课程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

4、题和灵魂三、不同教育目的论:按照人们的关注程度分1、个人本位论:卢梭教育目的是使个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2、人格本位论:裴斯泰洛齐既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也关注社会的需要(介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间,偏于前者。)3、文化本位论: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的关系(团体精神、规范精神、客观精神、人格精神)4、生活本位论:斯宾塞: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杜威:教育即生活(不为将来而就是当下)5、伦理本位论:康德:塑造“文化—道德”的人(摆脱自然欲望)赫尔巴特:必要目的(道)和可能目的(技)

5、6、社会本位论:涂尔干(社会学创始人)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人四、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依据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形态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奴隶社会培养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者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封建社会培养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官吏愚民政策资本主义社会培养掌握国家机器和管理生产的统治人才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安宁和悠闲的奴仆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四、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依据2、据

6、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社会形态人才规格要求农业社会只规定了政治思想品德上的要求工业社会一定的阶级意识和思想品德科学知识与生产技能信息社会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注重个性、开拓性和创造性四、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二)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目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具有针对性各级各类教育目的要形成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有机序列2、人的需要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育目的要考虑学习者在不同环境、时代下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四、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1、教育活动

7、中人的的价值选择:学习知识、发展身心、锻炼身体……2、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人性假设3、思想家和制定教育目的的人的理想人格:孔子:培养“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儒’”——提倡自觉修养德行卢梭:培养“绅士”——启发理性第二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人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反面是“片面发展”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体力和脑力充分运用和发展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发展(才能全面发展、人自

8、身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适应职业流动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前提(二)社会关系——条件(受教育权、教育内容等)(三)教育——途径小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步缩小和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实现两者的完全结合当前的补偿性政策:“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降低差别)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