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34440
大小:110.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04
《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综合阅读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综合阅读教案考点目标1.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2.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复习重点难点1.分析综合能力。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教学步骤【导入专题】文言文语段的考查是高考语文比较稳定的一种题型。前几讲从实词、虚词、句式和翻译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整理和强化,本专题从分析综合的能力点出发整体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考纲解读】“分析综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且对这些部分作独立的研究;综合就是把部
2、分结合成整体,再现事物各部分多种多样的、丰富的内在联系。分析是细节性的、局部性的研究,只针对某一点进行独立研究;综合是整体性的、全局性的研究,既要忠于原文又要超越原文,进行通盘思考。分析综合不是互相孤立、可以截然分开的,分析以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为前提,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的全面、深刻的认识。一般思维是先综合后分析再综合。(一)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1、考点概述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
3、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材料的目的。这种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部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这种定向信息的筛选和提取,除编组考查外,还采用对某一具体问题直接提问的方式。2、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信息的内容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应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3、信息筛选试题题型①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中,构成李衡相“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具体材料及备选项略)②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
4、一组是(具体材料及备选项略)③提取信息题解题思路A、整体把握文意或段意,以便根据上下文把握备选材料的意思。B、明确题干要求。C、分清材料类属。(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1、考点概述文言记叙文,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分析理解文章主旨,看文章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问题,分析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
5、分的关系。分析了解作者的思路及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近几年高考主要选取人物传记作品(文言记叙文)片段作为文言阅读材料,突出地考查了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考题选项则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意句间关系。2、试题考点纵观近十年的高考文言题,“归纳概括”题一般以“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的方式出现。究其各选项的出错方式,可归纳为“误用因果”、“事件杂糅”、“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和“词语误解”几种类型。A误用因果。
6、这类错误是指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B事件杂糅。这类错误是指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其他条件。C无中生有。这是指原文无此意,而选项中平添了内容。D颠倒是非。这类错误是指原文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E词语误解。这类错误很细小,因为往往仅是一个词解错了,而其他表述完全无误。综上所述,文言文文意的归纳与概括题,大致可从句间关系,条件限制,原文有无表述、表述是否恰当以及词语解释等方面入手,对照选项逐一筛选,最终做到去伪存真。3、解题思路与方法①总体阅读,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
7、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把握题目中的选项,将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语段的理解等,还原到材料中的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②抓住题干,读全读懂。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还是选错,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③借助注释,联系背景,巧解题目。可了解作者的态度等。④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选项设置模式,或干扰项,常见的是:夸大事实,故意迷惑;偷换概念,混淆是非;正误相杂,以假扰真等。⑤要坚持放回原文查对,特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
8、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两者间的差别是把握全文的关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