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29495
大小:72.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摘要】“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中心指导思想。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们树立基本的健康理念,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形成健康的基本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新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M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本文从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中心指导思想分析出发,探讨小学体育发展健康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生活方式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健康意识;健康素养;以人为木;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一、
2、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中心指导思想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发布了《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称:“健康素养促进赋权和公平”方面做出承诺,承诺充分认识健康素养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并投资于提高健康素养;制订、实施和监测提高所有人健康素养的、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国家和地方跨部门策略……”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个体来说,受教育的水平是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良好的体育教育对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健康服务、健康技能的重要性。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健康素养、运动育人、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其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指导思想。二
3、、小学体育发展健康教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体育课等于立正、稍息、队列训练加跑圈?随着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深入,这样的体育课逐渐退出了小学校园,取而代之的是鼓励以“兴趣化”为改革突破口的小学体育课。由于授课方式单一枯燥,孩子们爱体育,却不爱体育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尊重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鼓励孩子们保持对运动的兴趣,体育课应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孩子们的运动潜能,帮助学生至少掌握1-2项可以伴其终身发展的体育技能。1.树立健康意识,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现今小学生多处于校内忙于学习,校外忙于作业忙于游戏的生活状态,日常的锻炼极少。因此,一线体育工作
4、人员要在体育课程开设的过程屮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前提。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年级和班级授课的限制,按兴趣编班,按体育水平分层(下转第67页)(上接第66页)实行小班化教学。同时转变教学模式不能流于形式,要能展现体育育人的价值。具体而言,体育教师应让小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项目,比如喜欢羽毛球的,可根据喜爱的人数开设“专项体育课”:专项课的内容必须丰富,从简单的羽毛球游戏过渡到羽毛球基本技术教学,再配合简单的战术进行联系等不一而足。专项教学课应实行两课连排,即一堂体育课80分钟,这样方能提升教学效果。1.以人为木,巩固学生的主
5、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细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一手掌控,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情感和体验,更多的教师权威下的被动执行。健康教学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细胞”和创新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小学们均喜欢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入一一化身“超能兔”,给“牛伯伯”送蘑菇;小小软垫变身山洞,变身小溪,变身“飞车”等游戏形式,让枯燥的“单脚跳”和“双脚跳”训练转化为一场欢乐的游戏,让课堂富有趣味。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根据儿童身体发展特点和运动形成规律衍变出的体育游戏更有助于学生们更快完成幼升小衔接,更有助于他们形成团队意识
6、,规范日常行为,发展身体素质。2.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养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形式不一的运动,应加入人文经典、艺术健身、科技探索、实践交流等拓展课,让学生们的心智和体质一起进步,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社会互动的过程,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加强沟通能力,提升意志品质,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们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渠道,加强体育保健,白我评价,医学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体育品质。三、结束语小学体育
7、与健康教学改革的目标应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兴趣、健康能力和健身习惯。健康的体育活动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体育专项技能,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其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因,小学体育发展健康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意识,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以人为本,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运动“细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文素养。【参考文献】[1]李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