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

ID:27522656

大小:71.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4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_第1页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_第2页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_第3页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_第4页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辞》的悲秋情怀——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楚辞》的悲秋情怀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中文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月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摘要悲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影响。《楚辞》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其创作特点、情感表达等很多地方都对今后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悲秋情怀更是在中国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它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楚辞》中的诗人,理解诗歌所传达的内容,我们之后研究历代的悲秋文学都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将从《楚辞》悲秋的缘起、《楚辞》代表作家屈原、宋玉的悲秋创作

2、、《楚辞》悲秋情怀对后世文学影响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词《楚辞》;悲秋情怀;屈原;宋玉14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目录引言1一、传统悲秋情怀1二、《楚辞》中的悲秋情怀2(一)《楚辞》悲秋缘起3(二)屈原的悲秋情怀31.秋意萧条42.生命诉求53.价值抉择6(三)宋玉的悲秋情怀81.枯寂凋零82.悲苦自怜103.生命反思10三、后世影响12参考文献1414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楚辞的悲秋情怀引言感时伤逝,这是中国诗歌普遍关心的主题。诗人对季节非常敏感,常常在诗歌里点出春秋代序,设色铺陈,尽量渲染这样的氛围,深化了人们对时光的忧虑。朝更夕替,春华秋实

3、,时间不断地不断地溜过去,人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发出一种掌握不了时间的喟叹,传达一种时间消逝的哀伤。好景不长,人生易逝,使我们产生无限感思。诗人耽溺于以时间为主轴的情思之中,发出对岁月飘忽的感叹,使诗人由时间引申到功业未建与人生苦短的深沉思考之中。在四季的感知上,诗人对由夏到秋的变动非常敏感,《楚辞》之前的作品中虽已现悲秋意识的端倪,但较为零散和肤浅。直至《楚辞》,才集中突出地表达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怀。屈原与宋玉“皆千古言秋之祖”,使得“悲秋”意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屈原、宋玉等楚辞诗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对于秋的感触与抒写,由感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

4、短暂、遭遇的困顿,扩大而为所有人生思考、价值抉择的象征。作为一种文学模式,在之后历代文人的思想意识与作品中不断深化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传统。一、传统悲秋情怀秋天是一个肃杀的季节,这时万物开始凋零,候鸟南飞,昆虫哀鸣。在我国,悲秋具有悠久的历史,《楚辞》之前的文献资料中,已可见悲秋端倪,先民们在对于季节的感知中,已显现悲秋的情绪。《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楚辞》共同铸成了我国诗歌的源头。在《诗经》的篇目中,可以零星地看到先民们对于秋的描写,如《郑风·风雨》:“14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

5、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高亨《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22页这是一个风雨交加、鸡鸣不止的清晨,当倍受思念之苦煎熬的妻子最终得以与阔别已久的丈夫重逢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虽未直接表明具体的季节,但在描述风雨时,用到“凄凄”“潇潇”“如晦”三个词语,来表现当时凄风苦雨的外部环境,便将深秋凄凉之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小雅·谷风之什·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高亨《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313页诗人流放或流亡在外,内心早已凄凉不堪,而如今

6、又身处秋季,秋风凄凄,百花凋零。诗人不仅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更是与秋日凄惨的外在环境相映衬,增加了其悲哀的程度。《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高亨《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68页大片的芦苇,在秋日清晨的水边轻轻摇荡,诗人临水而立,仿佛看到了“伊人”的到来,但她却总是似隐而现,令人无法触及。而诗人又是处于怎样的一个情景之中:晨雾迷蒙、露水晶莹、秋水粼粼、芦苇摇荡,充满了朦胧与凄美的意境,这样的外部环境更加衬托了诗人内心那略含悲伤的心境。正如《礼记·乡饮酒义

7、》中所说:“秋为之言愁,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郑玄,贾公彦《周礼注疏》(李学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023页先民们对于“悲秋”的认知,可能只是一种单纯而潜在的思维,并没有太过关注。但从此时开始,已为中国文人开启一个新的文学情怀拉开了序幕。二、《楚辞》中的悲秋情怀《楚辞》里集中地表现了悲秋,使得“悲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楚辞》中的悲秋意识有着之前作品的影响,更有《楚辞》诗人独特的感知与表达。《楚辞》的形成,是悲秋意识的不断强化,以及悲秋模式的形成、发展再到成熟的历程。从屈原到宋玉,悲秋的抒写,由开始感叹时间的流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