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

ID:27516279

大小:8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_第1页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_第2页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_第3页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_第4页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53蛋白在口腔白斑中的研宄进展方滕姣子朱红华孙晗鞠昊张宇娜宮海环宋艾阳(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病科吉林长春130000)【摘要】P53作为比较经典的抑癌基因,对诱导细胞死亡、上皮组织发育以及肿瘤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P53能结合并激活细胞分裂制动基因从而控制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对细胞增殖分化起负调控作用。但是,突变型P53基因不但丧失抑癌功能且具有恶性转化功能。木文从该基因的来源、结构、作用、以及其在口腔白斑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关键词】P53;口腔白斑;抑癌【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10-03TheResearch

2、developmentofP53ProteininOralLeukoplakia【Abstract】Asantumorsuppressor,p53playsanimportantroleinreducingcelldeath,epithelialtissuedevelopmentandthetumordevelopment.p53worksasannegativefeedbackinhibitorofproliferation,itcouldcombineandstimulatecellfissiongeneandcontrolthecelldifferentiationandpro

3、liferation.However,mutanttypeofp53notonlylosethefunctionofsuppressingthetumorgrowth,butalsocanchangeintomalignant.Fromthesources,thegenestructureandfunction,aswellasitsinoralleukoplakiainrelatedresearchwerereviewed.【Keywords】p53;Oralleukoplakia;Tumorsuppressor口腔白斑(oralleukoplakia,OLK)是口腔最常见的癌前病

4、变,约有3%〜5%的白斑会转变为U腔鳞状细胞痛(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不能被擦拭,临床及组织病理上不能列入其他疾病分类中。口腔白斑临床分型可分为均质型与非均质型两大类,前者如斑块状,皱纹纸状等;后者如颗粒状,疣状及溃疡状等。白斑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伴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B前临床上关于癌症发生的机理普遍认为,抑癌基因突变和癌基因的被激活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P53基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

5、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是一种公认的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3]。1.P53的生物学特性P53基因是一个约为20kb大小的DNA片段,位于17号染色体上,它转录出一个大小约为53ku的蛋白质(p53),故称p53基因[4,5],其水解产物主要为53000核磷酸蛋白质,B前已经发现P63以及P73与P53基因冋属为一个家族[6,7]。它在人类50%左右的恶性肿瘤中存在变异。主要由10个内含子以及11个外显子组成,其中外显子具冇控制蛋白质合成及DNA转录的作用。在外显子的N断是由1〜100个aa残基组成,具有激活转录因子、介

6、导蛋白的作用。外显子的C端由300〜399个残基组成,发挥着生物学功能,其主要由于BD(碱性区)、TD(四聚体形成区)、NES(输出信号区)、NLS(细胞核定位信号区)等四个区域组成,在四聚化域的作用下,C端能与特异性DNA进行结合,从而促使P53拥奋较高的亲和性。外显子的羧基端能与DNA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因此能参与核心区的调节[8】。P53基因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其产物也有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9,10]。由于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较短,大约6分钟〜20分钟,因此即使在分裂期的正常细胞,检测到的野生型p53水平也是很低的。野生型p53在细胞受到射线或某些药物作用而发生DNA损伤

7、的情况下,能使细胞分裂终止在G1/S期,从而使细胞有足够的吋间修复损伤,恢复正常的状态。若损伤不能修复,野生型p53还能启动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引起细胞凋亡。而突变型p53半衰期达2小吋〜40小吋,因此免疫组化染色中检测到的实际为突变型p53。突变p53不仅失去了正常的野生型P53的抑癌作用,而且具有癌基因的功能[11]。p53突变型改变了生长调节蛋白,并能使正常野生型p53失活,此种现象被称为“显阴性作用”,因为如果突变蛋白抑制了剩余的正常等位基因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