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ID:27514516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_第1页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_第2页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黄春平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敖溪中学564403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是一种准确性比较高的语言直觉。木文拟从读、思、说三个方面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关键词:语感培养读思说语感是语言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木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宮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

2、的语感”,这就明确表明了语感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牛.的语感。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呢?一、“读”出语感关于“读”的重要性,徐世英在《谈谈朗读教学》中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幵,朗读是融通、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此我暂且不说讲解如何如何,我们只看他对朗读的极力推崇,就可以明白朗读的重要特征,即“读”是活生生的、最形象真切的

3、、多元的、融通的、综合性的。既然如此,我们乂该如何去“读”?1.学前读、学中读与学后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多读,读得多了,经历多了,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加入一些思考,慢慢地就能明白。其次,一定要经历王国维先生所言的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丙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rsqU0;,此第一境也。&lsqu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sqU0;,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rsqU0;,此第三境也。”“学前读”正如第一重境界,学生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迷迷茫茫;“学中读”有似第二重境界,在老师的指引下,苦苦追求,百读不厌;“学后读”恰像第三重境界,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依然依依不舍、恋恋不忘,读得爱不释手。1.精读、泛读与诵读。精读可以细致入微,深化认识;泛读可以拓展眼界,博学多闻;诵读可以陶冶艺术,提升境界。对于经典之作,一定要精读,精读方法大致有几种:批注阅读、探究阅读、比较阅读。一般作品,泛读即可,方法可以是筛选式阅读、抄录式阅读。而对于经典作品在语感方面最好的掌握情况就

5、是诵读。2.默读、听读与朗读。默读靠眼暗摄取文字意象,听读靠耳朵聆听声咅形象,而朗读则调动了眼暗、耳朵、嘴巴等感官功能,共同作用于语言文字,所以朗读更能快速地将外在信息通过语感传达到内心。与此同吋,默读与听读也都具有一个优点: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思考余地。因此我们要注重多种阅读方式的综合运用,不可偏废。当然,除开感官功能外,在所有的“读”中始终尤其不能“缺心眼”,如果像小和尚念经一般有U无心,自然也不能快速培养语感的。二、“思”出语感“思”也能出语感吗?答案是肯定过的,不过“思”一定要与“读”结合起来,读

6、思结合,方能有效。正如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徐世英《谈谈朗读教学》就忽视了这一点,似乎有些因噎废食了。1.发挥想象,自由驰骋。人最自由的事情莫过于想象,而创造力绝大多数也来自于想象,语感也不例外。只有先“敢想”,才能讨论该如何想!2.比较思维,同中见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比较思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我们能将事物辨析得更加清楚。比如我们拿到小说文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比较: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命运等等。

7、3.巧设疑问,引导思辨。设疑的方法也有多种,可以在“文眼”处设疑,从而引导思索深入全篇,训练语感;也可在精妙处设疑,因为一篇课文、一段文字、一个语句中往往会出现表现力较强、含义深刻、底蕴丰富的地方,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疑。或标点的安排、词语的选择、语序的排列、句式的变换,或节奏的缓慢、音调的高低,都应当作一番巧妙的设计,通过直感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对语言知识的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三、“说”出语感我所谓的“说”即言说,言说即把内心的想法向外界发表,既包括口头言说,也包含书面写作。如果说“读”与“思”是理论

8、的积累过程的话,那么“说”就是理论实践与再积累的过程。在发表言说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自己该如何去言说才能更好、更准确、更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就会形成独特的言说方式,即语感。鲁迅先生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他自己写完文章后,都要读上很多遍,一直修改到觉得语感不错,才肯罢休。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作家不是从中文系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写出来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教的歌唱不圆。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