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ID:27493084

大小:7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_第1页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_第2页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钱玉玲(襄阳市五洲医院肾脏科湖北襄阳441000)【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61-01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它的使用。我们对2009年6月〜2013年1只在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木组90例,男31例,女59例,年龄17〜89岁,平均年龄(61.6±11.18)岁。其中慢性肾功能袞竭71例,有机磷中毒行血液灌流14例,挤压综

2、合征致急性肾衰5例。行股静脉置管11例,颈内静脉置管79例。纯肝素封管71例,肝素+抗生素封管19例。所有病人均于透析日行置管口换药。双腔管留置时间3〜30d,平均(21.58±10.36)d。21例病人行导管尖及置管口皮肤细菌培养。2材料与方法2.1封管法:纯肝素封管法采用肝素钠注射液2支(每支2ml含肝素100mg)按实际容量+0.1ml,抗生素封管法采用庆大霉素8万U(2ml)+肝素钠100mg(2ml),混匀后双腔管两侧各注入1.2ml封管[1】。2.2感染判断标准:(1>发冷、发热、寒战

3、,没有其他原因,导管拔除后症状消失;(2)导管尖细菌培养>500个菌落/平皿;⑶置管口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符合上述1项即可诊断[1]。3结果3.190例中心静脉置管15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6.7%,其中1例1周内发生感染,2例于2周内发生感染,3周后感染人次明显增加,有12例发生感染。11例中股静脉置管感染4例(4/11),颈内静脉置管感染11例(11/79),2种置管途径感染率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但颈内静脉感染均于3周后出现,而股静脉感染除1例于3周后出现,其余均在1〜2周内即

4、发生感染。3.2抗生素封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单纯浓肝素封管,见表1。表12种不同封管方式感染情况比较组别例数3.330例行导管尖及置管U皮肤细菌培养的病人中,导管尖培养阳性5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E-人苍白杆菌1例);皮肤培养阳性15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溶血性葡萄球菌3例,聚团肠杆菌等4例),其中2例导管尖及皮肤培养均阳性者,培养细菌均为表皮葡萄球菌。3.415例感染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8例症状缓解,7例无明显改善,拔管后症状消失。4讨论急诊或维持性血液透

5、析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成熟前常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临吋性的血管通路,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曾有报道其发生率为5.4%〜23.8%[2],本组感染发生率为16.7%(15/90),与国外报道相符。置管途径、置管吋间与感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文献报道股静脉置管1周后感染率即达19%,而颈内静脉置管3周后感染率仅5.4%[2]。本组颈内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但留置吋间颈内静脉明显长于股静脉,11例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均于3周以后出现。封管方式与感染的发生亦有一定关系,本组资料显示,浓肝素加上庆大霉素封管

6、其感染率(4.4%)较单纯浓肝素封管感染率(12.2%)明显为低。中心静脉置管后有逆行及血行2种常见感染途径,我们认为逆行感染可能是其主要途径,其理由有:(1)股静脉置管感染出现吋间早,这可能与置管部位较阴晦,局部皮肤寄生菌丰富,且反复活动使导管口及周围组织损伤增加,抵抗力下降有关;(2)本组及文献资料显示,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皮肤常见寄生菌,局部皮肤培养阳性15例中导管尖培养2例阳性,且细菌一致,说明感染与局部清洁程度、无菌技术等操作严谨性有关;(3)抗生素封管感染率明显降低;(4>感染

7、病例拔管后症状均消失。冇人认为局部感染后可通过伤口处理延长置管吋间。亦有人主张一旦发现置管U化脓即应拔除导管[2】。经观察,我们赞同后者观点。本组15例感染病例,均予伤口处理及抗生素治疗,其中7例无效,而拔管后症状迅速消失。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临床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并缩短置管吋间;(2)加强置管技术,避免冋部位多次穿刺;(3)尽量保持置管U清洁干燥,可用3M敷贴代替纱布包扎,以防纱布脱落及导管滑脱;(4>如发现导管部分滑出,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冋置;(5>采用抗生素封管;(6)注意

8、观察置管U情况及加强体温监测,一旦发现置管U化脓或不明原因的发热,应尽早拔除导管。参考文献[1]Gardner-MedwinJM,DolezalovaP,CumminsC,etaI.IncidenceofHe-noch-Schonleinpurpura,Kawasakidisease,andrarevasculitidesinchildrenofdifferentethnicorig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