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ID:27489800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4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论还原现场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对现代文学缺失兴趣的原因分析  现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一门基本而又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了解、掌握现代文学基本知识、发展线索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各时期主要作家生平思想及创作活动,同时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对文学审美力、思辨力的培养。  在我们课堂教学当中,如何让现代文学的人文内涵、审美力、思辨性作用于学生,关键还是要让学生阅读和理解作品。其实不管是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只有通过阅读作品,才能获得对某位作家风格特色或者某个时期文坛创作风貌的

2、感性认识;也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作品,学生才能对作品内涵、精神力量、艺术表现产生体会、思考和启示。  目前现代文学的教学也遭遇了一些困境,比如教学课时数被明显压缩,现代文学课程遭到挤压,但更突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的缺失,进而影响到对现代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为何会对现代文学作品提不起兴趣,试分析三点原因如下。  1.求学心态利益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受实用理性的影响,学生求学的心态也趋于实用、功利化。就现代文学而言,因为自身与市场(就业)对接不够直接,似乎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具有明显的效果,学生就会产生现代文学无用的怀疑心理,而更看重那些相对来说目

3、标性、可操作性明确的专业及课程,比如新闻、秘书、广告、外语、计算机等程,平时热衷考各种上岗证以及英语四六级证书本文由.L.收集整理,对现代文学的课程就没有那么重视了,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不读、不听、不接受,或被动接受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只为了应付考试、考勤要求才来上课。  2.知识结构模式化。现代文学不少经典作品的选本,学生在中学甚至小学就已经接触过,比较熟悉的同时也缺少新鲜感,而且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接受,也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化的思路。比如讲《雷雨》就是控诉封建制度罪恶的,讲《骆驼祥子》是揭示黑暗的压迫人的旧社会的,这样的解读固然有道理,但如果只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解读作品,形成僵硬的、单一

4、的模式化的知识结构,既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削弱了经典作品的开放性,也直接导致他们对大学继续学习这些作品失去兴趣。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半生不熟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历史化。不读作品已成为学生的通病。除了实用心态、知识结构模式化的原因以外,现代文学作品内容的历史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因时代感而带来的历史隔膜使学生产生距离感。  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中国现代文学特殊的文化生存背景就是文学与社会变革关系紧密,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重的时代印记。历史发展到现在,我们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经济状况、政治格局、文化面貌乃至人的思维方式

5、、价值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文学的叙述背景、叙述模式、故事氛围、情节内容、包含的价值观和情感取向,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都已经相当陌生。青春写作、网络文学,韩寒、郭敬明等新生一代作家普遍受学生欢迎,而现代文学的作品,大部分同学都不感兴趣,即使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阅读,也是勉强应付,读起来也觉得味同嚼蜡,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作品的历史内涵感同身受的认识,这也成为学生不爱看作品最重要的原因。无用心态、半生不熟的理解、缺乏认同感,这三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自然影响了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课程的热情。  既然学生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有赖于让学生阅读、理解作品,而这当中形成阻碍的

6、关键因素又是历史隔膜,那么还原现场来消除历史隔膜可以成为一个突破途径,在这过程中教师可思考如何运用更合理、更成熟、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呼唤、吸引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以及热爱,还原经典的本来面目,让他们触碰到这段鲜活的历史,感受到新鲜生动的人与事,体验不同的文字的美,从而深受熏陶,获得启迪,这样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干巴巴的说教,也能走出阅读作品时只读我喜欢的或者对我有用的误区,拓展眼界和开阔心胸。  二、还原现场是消除历史隔膜的有效途径  所谓还原现场,就是要还原作家生活和创作的历史现场以及作品产生、接受的历史现场,教师对于作家、文学的讲析,要注意放置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宽阔视阈中。在这个过程中

7、,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情境再现,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的兴趣,使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作品,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实现自我观照。  1.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探究的兴趣  鲜活的历史事实总是能激发人的兴趣,教师在讲授某位作家作品时,如果结合作品创作情况、内容,适当做些历史事实的呈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继续关注的兴趣。比如,讲五四早期的白话诗,可以适当讲讲胡适和梅光迪的笔战,胡适的一首千字应战诗《答梅觐庄白话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