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体系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摘要: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构建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构建应包括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的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关键词:新课程体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问题的提出合作学习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许多学者就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1]、基本理念[2]、价值内涵[3]等进行
2、了研究,在山东、北京等地也就合作学习开展了实验研究,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重“学习”轻“合作”,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只是把合作作为手段,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就是获得知识,忽视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训练;重“形式”轻“实效”,追求表面热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及时机缺乏认真设计,不管内容的难易,也不管有无合作的必要,便盲目、勉强合作,似乎不让学生合作就没有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导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低;重“合作”轻“独立”,问题提出后马上
3、组织小组交流,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部分学生还未进行思考,其他同学已经说出了答案,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合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学生”轻“教师”,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合作,没有指导、检查,也没有反馈,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而忽视教师的指导、组织,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混乱局面;等等。对这些诸多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一种教学理论只有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
4、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本文试图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就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程序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有所裨益。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认知理论是基于不同的假说,一般有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精致理论,其区别在于促进认知增长的作用者不同──集体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的(认知精制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围绕适宜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
5、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其实质是儿童在其发展的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却能借助于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而学会解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进行了“守恒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同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非守恒者成为守恒者。认知精制理论认为: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所谓精制,按照莱文的解释,是指人们为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而精制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
6、,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而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作详细解释的学生。[1]认知理论对构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合作情境,促进学生充分参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习质量提高的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认知理论的基本思想。(二)集体动力理论集体动力即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集体内各成员的良好合作会对每个成员产生多方面的“增值效应”。首先,具有不同的智能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不同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可以相
7、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和自重的情感。从集体动力理论的角度看,当合作成员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依据集体动力理论建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发挥集体动力的作用,促进每个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和态度上的积极发展。(三)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间性──主体与主体间相互交往的特性,是人的主体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