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

ID:27472225

大小:75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4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_第1页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_第2页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_第3页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_第4页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章多元随机过程的建模与谱估计7.1多元随机过程的表示维平稳随机向量过程由个平稳随机过程构成(7-1)其二阶特性由均值向量:(7-2)和协方差矩阵:(7-3)决定,其中是随机过程和的协方差,即,由于,因此,协方差矩阵又可表示为(7-4)其中,为维平稳随机向量过程的自相关矩阵。该矩阵中的第行第列元素是随机过程和的互相关函数,即(7-5)当的均值为零时,协方差矩阵与互相关矩阵相等。一般情况下,总是将随机向量减去其均值向量估计,构成一个零均值的、新的随机向量。然后对新的随机向量进行各种分析。举例,维白噪声向量的二阶特征量为:其中为常数矩阵。

2、若白噪声向量的个分量互不相关,则其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即(7-6)互相关矩阵性质:1)(7-7)【证明:因为,,所以】2)是非负定的【证明:用个不全为零的实数,,作随机过程12,则有当且仅当时,成立。】7.2向量过程的模型表示与谱①向量过程的AR模型与功率谱用维过程模型描述的随机向量过程表示为(7-8)其中()为阶参数矩阵,是维白噪声。记,(7-9)则(7-8)式可改写为 或(7-10)随机向量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矩阵为(7-11)其中是常数矩阵。当的各分量互不相关时,是对角矩阵,即(7-12)  ②向量过程的模型与功率谱用维过程模型

3、描述的随机向量过程表示为(7-13)其中是维向量,是维白噪声,为阶参数矩阵。记     (7-14)则(7-13)式可改写为  或 (7-15)向量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矩阵为     (7-16)其中是白噪声的协方差矩阵。  显然,如果我们获得了过程模型参数及维白噪声的协方差矩阵Γ的估计,也就获得了过程功率谱的估计。前面讨论的标量过程的AR、ARMA建模与谱估计可以推广到多变量过程。7.3向量AR过程的建模1.过程的方程对(7-8)式右乘并取期望,得(7-17)因此,有12(7-18)由因果性质知,当m小于零时,与无关;同时,考虑到的零

4、均值特性,有,(7-19)而当m为零时,利用(7-8)和(7-19)有(7-20)因此(7-21)于是(7-22)展开(7-23)对(7-23)式求转置,并考虑到相关性质,则式(7-22)可改写为(7-24)(7-24)为向量过程方程,令(7-25),(7-26)则(7-24)式可改写为矩阵形式(7-27)1.互相关矩阵的性质:1)是非负定的,即;当中不存在零分量时,正定。【证明:作随机过程12其中,()是实数向量,()不全为零。则其中当不存在零分量时,必定是非零的,,正定。注:以下讨论的随机向量过程均假设不含零分量。】2)递推性质。若

5、记(7-28)则(7-29)【根据矩阵中的各个子块的排列规律,显然。】2.向量过程AR建模的互相关矩阵法阶最佳线性预测(7-30)使预测误差(7-31)的互相关矩阵(7-32)最小。记12(7-33)。对(7-31)式作转置,并根据(7-26)式的定义和(7-33)式,(7-31)式可以改写为(7-34)而(7-35)将(7-34)式代入(7-32)式,并考虑到(7-35)式,得(7-36)令(7-37)将上式与(7-26)式比较,有(7-38)考虑到互相关矩阵的性质2),(7-36)式可以进一步改写为(7-39)定理:维随机向量过程的

6、p阶最佳前向线性预测参数矩阵满足(7-40)并且,最佳前向线性预测误差的方差矩阵为(7-41)【证明:由(7-39)式,得(7-42)令(7-43)则(7-42)式可以改写为12利用的对称性,上式可以进一步改写为(7-44)显然,(7-44)中第一项与参数无关,第二项是一个非负得二次型,当第二项为零时,达最小值,即(7-40)式成立。由于是正定的,由(7-40)式得出最佳前向线性预测参数矩阵为(7-45)此时,预测误差的方差矩阵(7-46)将(7-45)式代入(7-46)式,即可得(7-41)式。】显然,合并(7-40)式和(7-41)

7、式,有(7-47)其中,(7-48)结论:阶最佳线性预测参数满足阶多变量Y-K方程.在上述推导过程中,是任意的正整数。因此可以推断,随机向量过程的阶最佳线性预测参数满足阶多变量Y-K方程:(7-49)根据(7-25))式,令(7-50)则(7-51)令(7-52)利用分块矩阵求逆公式可得(7-53)并且由(7-52)和(7-45)式,得(7-54)于是,由(7-41)记12(7-47)记,(7-48)而根据(7-49)、(7-46)式┌┐┌┐│D12(p)D22(p)ΨT(p+1)││D12(p)│△θ^p+1=││=││D22(p)Ψ

8、T(p+1)(36)│-D22(p)ΨT(p+1)││-I│└┘└┘【证明:当m=1时,D22(p)=Df-1(p),D22(p)ΨT(p+1)=-ρ(p+1),D12(p)=-θ^p,inv,△θ^p+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