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

ID:27459164

大小:1.99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04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_第1页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_第2页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_第3页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_第4页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重心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學習重心:北魏孝文帝漢化運動建議分析內容:·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前,北方漢胡融和的情況。·北魏孝文帝遷都與推行漢化的關係。探討問題建議:·北魏孝文帝遷都與其推行的漢化政策有何關係?·北魏孝文帝「禁胡服」、「斷胡語」、「止歸葬」、「改漢姓」以及鼓勵胡漢通婚有何目的呢?其漢化政策成效如何?探討問題建議(1):孝文帝遷都與其推行的漢化政策有何關係?孝文帝以前北方胡族漢化的程度如何?晉惠帝元康四年(公元293年),鮮卑人慕容廆遷於至大棘城註,「教以農桑,法制同于上國(晉室)」。註:大棘城位於今日遼寧省義縣,相傳是帝舜之先祖顓頊之故地。慕容廆是鮮卑人,於西晉初,受晉室封為都督,率部

2、眾居遼東。晉八王之亂,慕容廆雖趁機稱大單于,擁兵自立,但仍奉行勤王政策,未與晉室對立。晉惠帝時,慕容廆徙居棘城,平定遼東,成為幽州地區舉足輕重的人物。慕容廆為子孫奠下了立國資本。慕容廆死後,慕容皝接掌權力,後自稱燕王,建立燕。參考(唐)房玄齡著:《晉書․慕容廆載記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9,卷108,頁2084。「自永嘉之後,宇內分崩,禮樂文章,掃地將盡。……魏道武(北魏太祖拓跋圭)初定中原,雖日不暇給,始建都邑,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餘人。」引自(唐)李延壽著:《北史․儒林列傳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冊9,卷81,頁27

3、03-2704。北魏太宗永興五年(公元413年)「詔(下詔)分遣使者巡求俊逸(人才),其豪門強族為州閭(地方)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幹、臨疑能決,或有先賢世胄、德行清美、學優義博、可為人師者,各令詣(到)京師,當隨才敘用,以贊(輔助)庶政。」世祖在神嘉四年(公元431年),亦曾下詔征辟一批「冠冕州邦」的賢儁之冑。參考(北齊)魏修著:《魏書․太宗紀》(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冊1,卷3,頁52;〈世祖紀上〉,冊1,卷4,頁79。永嘉之亂後,大批士族南渡,其中以河南諸州士族為多。河北關中士族則大都留在北方,出仕北方政權。北魏一朝,延攬漢族高門的情況普遍,獲重用的漢族高門計

4、有青河崔氏、范陽盧氏、渤海高氏、趙郡李氏等。參考唐長孺著:《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頁165-171;錢穆著:《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上冊,頁281-282;錢穆著:《中國通史參考資料》(澳門:東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頁458-495。「諸胡中匈奴得漢化最早,如劉淵、劉曜父子兄弟一門皆染漢學,故匈奴最先起。鮮卑感受漢化最深,故北方士大夫仕於鮮卑者亦最多。鮮卑並得統一北方諸胡,命運較長,滅亡最後。」註:當然,並非所有胡族均受漢化,而各族間的漢化程度也有不同。正如錢穆先生所言,「諸胡雖染漢

5、化然蠻性驟難消除」。以下例子反映了胡族殘忍的一面:石虎(即石季龍)為石勒之從子,篡石弘位,盡殺石勒諸子,立邃為太子,把持政事。後來「收邃及其妻妾、子女二十六人,同埋於一棺之中。誅其宮臣支黨二百餘人。」(見〔唐〕房玄齡著:《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冊9,卷106,頁2762-2767。)引自錢穆著:《國史大綱》(第三版)(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上冊,頁261。建議討論問題:1.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前鮮卑族的漢化程度如何呢?請根據資料一至四,舉例說明。2.胡族的漢化層面與程度表現在什麼地方?對建國初的北魏王朝有何影響?試以

6、北魏初為例說明。(興辦教育與重用漢人,藉以管理國內龐大的漢族人口,提鮮卑族文化水平,淡化胡漢之間的仇恨,繼承中原正統,以此穩定國家根基,使之能繼續發展。)3.根據錢穆先生所言,胡族漢化程度與其國祚長短有何關係呢?你同意他的看法嗎?試舉例解釋你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平城是否北魏理想都城?下面地圖展示北魏孝文帝面對不同部族時的形勢。參考地球出版社編輯部編:《魏晉南北朝》(中國文明史4)(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上冊,頁57;羅宗真著,劉煒主編:《魏晉南北朝:分裂動蕩的年代》(中華文明傳真5)(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頁8;錢棟祥、譚松壽編著:《

7、中國歷史地圖集》(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1995年),頁36。下面詩句節錄自北魏時人作的《悲平城》。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引自(北齊)魏收著:《魏書․祖瑩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冊5,卷82,頁17799。北魏明元帝(太宗)永興年間,平城連年出現天災,影響農作物收成。當時的太史令王亮、蘇坦力勸明元帝遷都於鄴城。崔浩與周澹卻反對,他們認為「今國家遷都於鄴,可救今年之饑,非長久之策也。」他們稱,鄴城是廣漠之地,人和牲口難以在該處定居。若遷都於鄴,屈丐(赫連勃勃)、蠕蠕(即柔然)必然乘機進侵平城;鄴城與平城距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