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

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

ID:27453643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3

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_第1页
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_第2页
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 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习题教学注意情景化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缙云中学潜松水摘要:学生学习物理,对一些概念总是很难理解,对一些问题总是经常犯错。本文结合平时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举例说明习题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合理的物理情景,针对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台阶引导学生思维,进而克服难点,训练学生物理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创设情景设计台阶引导学生思维1.巧设情景,快速辨析易混概念李政道:“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因为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

2、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我在具体物理概念教学中,注重理论讲解,结合学生认知困难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快速辨析易混概念,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平均速度、位移、运动方向”三概念学生易混,我采用如下AB图1解决办法:通过公式说明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其方向就是位移方向。当表示瞬时速度对应时刻和位置,其方向就是运动方向。并辅之以板画,曲线运动时,从图中标出三者方向,如图1所示。这样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在伸手不

3、见五指的夜晚,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其灯光的照射方向就是瞬时速度方向,也就是运动方向。学生一听就会心的笑了。2.妙用情景,拉近物理和生活距离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下面举几个实际的教学案例。(1)妙用校牌,体验绳子作用力“绳子、轻杆、滑轮”是高中力学的经典理想模型,在实际教学要注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体验各种受力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亲自体验了,才能深刻理解教师讲解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我以实例说

4、明。图2图3例1: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2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A.50NB.NC.100ND.理论讲解过程:选谁为研究对象?取与滑轮接触的一小段绳子为研究对象,它受三个力作用,滑轮给绳的弹力N和两个拉力T1、T2,如图3所示。如何求N?(生:----利用受力平衡。)因B端装滑轮,不计摩擦,因此绳子张力处处相等,T1=T2=T,且等于重力。根据平衡条件,N方向一定在

5、T1与T2夹角的平分线上,且大小等于T。再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Nˊ=mg。点拨:(1)轻绳中各点张力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此题中绳子质量不计,不可伸长的绳子,因此绳子上各点沿绳方向上的分速度都相等,绳子上的张力也处处相等,此种绳子为理想绳子。我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绳子往下拉却对滑轮有不在绳子方向上的作用力不理解。所以我特意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每位同学都戴有校牌,脖子相当于滑轮,一手拉住绳子一端不动,另一手使劲拉另一端,体验绳子对脖子的作用力。F图4(2)受力分析,别脱离生活经验例2:一

6、个重为2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4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________。该题80%以上的同学都会错成F合=15N。其原因没有去想具体的情景。如受力分析时,反思一下此时的运动状态,错误就可以避免了。创设生活情景:你去提,能把物体提起来吗?例3: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登山运动员脚登峭壁手抓绳索向上攀岩受到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这个选项,学生都会错选,他们认为从受力平衡角度,重力一定向下,故摩擦力一定向上,所以D正确。没有去细究滑动摩擦力与

7、静摩擦力的产生成因,导致错误。针对这点,可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想象爬绳或爬树,能向上滑吗?学生一想就能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了。FAB图53.创设合适台阶,引导学生思维例4:如图5所示,AB两物块在力F作用下紧贴着竖直墙壁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ABAFBA天花板BA一楼BA二楼BA图6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主要集中在两处。一是学生认为A受到F的作用。二是认为墙壁对A有弹力作用。针对第一个错误我创设如图6情景:把杯子(A)放在二楼地板,在一楼给天花板(B)一个力F,问F对杯子有作用吗?学

8、生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会隔山打牛”。AB图7针对第二个易错点,我追问学生:“有接触一定有弹力吗?怎么判断?”学生回答:“假设法,假如把墙撤走,A将下滑!”我即时追问:“一定会下滑吗”我创设如图7情景:A可以静止在B上。FAB图9GAFBAfBAAF图8此时学生原有思维被打乱了,引起重新思考:现在不能确定A对墙是否有挤压,怎么办?我创设如图8情景:A在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问墙对A有弹力吗?如有还能平衡吗?学生顿悟。我追问:“没有墙壁对A没有弹力,那墙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