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

ID:27448909

大小:4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3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_第1页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_第2页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_第3页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_第4页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五四新文学的诞生与“革命”话语杨洪承20世纪初诞生的新文学,其缘起被文学史家约定俗成地描述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科学民主的思想启蒙运动相关联,而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包括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运动在内的五四文学革命,则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对文学这一载体的特殊要求应运而生的。这种描述显当然是对的,文学的成因和演变不可能脱离外部社会条件,尤其是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影响的。问题的关键是,在政治运动——革命批判——文学变革的序列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外部的社会政治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了文学历史的内在因素,并导致文学

2、的质变的?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做更深入的激发人们对社会、国家、民族有真正的新认识。社会基本结构的思考。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有一定的独立内容,但又和一般文化相关联;因为政治取向格局超越政治系统的边界,因此政治文化并不与政治系统相“巧合”。(美)罗纳德·H.奇尔科特:《比较政治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页。回眸新文学诞生期的那场文学革命,其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化的历史对应的关系。政治是以政治文化的方式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动因的,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在文学历史的演变进程中加以辨析和阐释的。一五四文

3、学革命依托的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主编《青年》的创刊为标志。“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keepyoungwhilegrowingold),英美人相勖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欤?”其发刊辞的这一开宗明义之语,虽然言东西方文化有异,但是明示了民族变更如同人生的新陈代谢。故“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乃是一种象征,“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1915年月15日。这“青年”的语义,传导着是一种思想,一种崭新的政治理念。“青年”的象征既是群体的“自主的”、“进步

4、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民族更新,又是个体充满着“活力”、“进取”、“独立自尊”的理想化身。五四新文化运动立足于西方文化的参照,本着以个体,尤其充满活力的青年个体为主导,建立了自己一整套政治文化系统及行为方式,从而规范了思想启蒙下的文学革命运作和演变轨迹。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政治文化系统,其话语核心可归纳成:一个主题:“打倒孔家店”;两个方面:“德莫克拉西先生”(民主)和“赛因斯先生”(科学)。而这个系统的运作和话语的设施,主要表现为一批活跃的新思想的骄子,新知识分子的群体,直接引导了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5、如有“思想炸弹”之威力的《新青年》杂志,正是最初由陈独秀一人主编到钱玄同、胡适、李大钊等6人委员会编辑,再到由委员会中一人每月轮流编辑的过程;有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积极推行“兼容并包,崇尚自由主义”的办学思想;有北京大学教授、学生为主体,并联络北京学校学生1918年成立的“新潮社”。该社诚如主要发起人傅斯年所说:“纯是由觉悟而结合”。还有1915年初由一群留美学生创办的《科学》月刊,这份杂志“专以传播世界最新知识为帜志”《例言》,《科学》月刊第1卷第1期,1915年。。笠年,赵元任、任鸿隽等5董事同启的《科学社致留美同

6、学书》表述得更清楚:“吾侪负芨异域,将欲取彼有用之学术,救我垂绝之国命,舍图科学之发达,其道未由”《科学社致留美同学书》,《科学》月刊第2卷第10期,1916年。。这些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坚的社会力量,引导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的政治文化运动。他们选取西方文化的参照,建构了新文学赖以生存的新文化。仅以《新青年》(1915-1922)8年中出版的9卷54期杂志内容为例,他们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了反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新思想的建设。其一,突出中西文化比较的价值观念。陈独秀的《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集中反映了向西方文化

7、价值取向的倾斜。其二,介绍传播西方的哲学思想观念。《新青年》对杜威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罗素的新实在论和逻辑分析,以及对西方哲学家斯宾塞尔、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思想的传输,并由此批判传统的儒学。其三,全方位输入西方自由、民主、革命、国家、个人的政治观念。胡适介绍的《易卜生主义》,就是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尊作为社会解放的前提。新文学的革新与这个前提的作用有关。其四,对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宣传,与对社会科学和人权观念的介绍并重。如进化论的五四文学革命观,正是从科学观念中获得了新的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首先传递了一系列的

8、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来自“青年”心理、情感等个体行为,群体的聚合、外来文化的取舍,甚至新思想的追求,都与“青年”的激情和冲动以及新奇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政治文化最初往往呈现出以“青年”的政治热情为特征的表现形态,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和科学,新文化的整体运作过程或者群体聚合行为方式,实际都具有一种“青春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