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42173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3
《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韦天创庆阳市庆城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745100[摘要]目的:研究分级检验法应用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血脂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木后均分为2份,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法,试验组采用分级检验法,观察比较检验结果。结果:两组的TC、TG、HDL-C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LDL-C、ApoAl、ApoB三项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
2、法的效果优于拉网式检验,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血脂;分级检验;应用价值血脂检验是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对于疾病诊断、治疗选择、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实践表明,检验方法的灵敏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1]。分级检验能够对检测项目进行有序排列,通过分层次的检验来提高结果的精准度。木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分级检验法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只期间收治的血脂检验病例,共计患者120例。包括男性64
3、例(53.3%),女性56例(46.7%);年龄位于26—75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8.0±2.2)岁;疾病类型:高血压27例、高血脂66例、糖尿病15例、其它12例。1.2纳入和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木研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没有遗传病史或精神病史,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近期服用调脂药物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3研究方法1.3.1样本采集患者采血前禁食12小吋,于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样本分为2份,
4、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试验组。1.3.2检验方法仪器选用Modular-P生化分析仪,以及相关检测试剂,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做好室间质控。苏中,对照组样本进行常规拉网式检验,全面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组样本进行分级检验,1级项0包括TC、TG、HDL-C,2级项0包括LDL-C、ApoAl,3级项0是ApoB。1.3.3检验标准依据《血液检验学》[3],首先检验1级项0,如果TC在5.2mmol/L以内,或TG在1.7mmol/L以内,则检验结束,反之继续检验2级项目。在2级项目检验中,如果HDL-C在1.15-2.62mm
5、ol/L范围内,则检验结束,反之继续检验ApoAl。在3级项0检验中,如果LDL-C在3.4mmol/L以内,则检验结束,反之继续检验ApoB。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2结果结果显示,两组的TC、TG、HDL-C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LDL-C、ApoAl、ApoB三项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详细数据见下表。3讨论血脂是维持人体生命细胞正常代谢的基本物质,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甘汕三酯,由于血脂水平的高低变化会对人体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血脂检验工作的开展,对于人体健康意义重大[4】。近年来我国高血脂人数不断增加,提高了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高血脂是由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患者血浆中的TC、TG、LDL-C会明显增高。文中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TC、TG、HDL-C检验结果差异不明显,试验组LDL-C、ApoAL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冇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血脂检验过程中采用拉网式检验法,能够
7、避免检验项0遗漏,确保检验的全面性,但是,该检验方法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5]。相比之下,分级检验法的砬用,首先检测灵敏度高的指标,然后检测准确性高的指标,通过分层递进检验,来减少患者的检验项0,奋利于缩短检验时间,减轻经济负扪。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分级检验法以上一级检验项0的结果为标准,来确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级项B的检验,从而排除不需检验的患者,因此要求医师建立起各个检验项0之间的关系[6】。综上所述,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法的效果优于拉网式检验,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
8、用。参考文献:[1]HuDehua.Theapplicationofanalyticaltestingofclassificationofhepaticbiochemicaldetection[J].Theapplicationofchinamodernmedicine,2011,05(22):23-24.[2]廖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