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

ID:27430301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_第1页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_第2页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_第3页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_第4页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臀肌注射的护理应用与教学探讨摘要:目的:掌握臀肌注射的位点和深度,减少臀部注射过程中造成的并发症。方法:选择实习护士300名作为实验组,将臀肌注射的理论结合临床进行教学培训并跟踪到毕业后工作一年;选择已在临床工作多年的护士200名作为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追踪观察两年;对比两组之间臀肌注射并发症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在理论学习后93.6%的护士能在简图上画出十字法和连线法,并能准确定位注射位点;追踪发现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实习护士进行理论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其今

2、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关键词:臀肌注射;护理教学;护理质量;并发症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01-02臀肌注射是将药物借助于注射器注入患者体内,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最常见护理操作技能之一,且被门诊广泛采用,因为肌肉富含毛细血管且神经分布较少,对药物的刺激耐受性好、吸收快、安全、便捷、省时、见效快,是门诊最理想的给药途径。但对臀肌的注射过程中会引起疼痛、硬结、伤门感染、坐骨神经损伤、针门渗液等并发症,因此如何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年的教学与临床相结合,去探寻如何减少臀肌

3、注射并发症的发病率。现将研宂分享如下。一、研究对象实习生300名作实验组(年龄16—19岁),学历均为中专,进行临床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臀肌注射教学培训;将对应医院的临床护士与实习生1:1.5的比例选取200名作对照组,对照组不做干预(年龄23-45岁间,平均35±8.5?q,平均护龄12±7.0年),本科学历23名,大专学历28名,中专学历49名。对2组进行2年的追踪观察,在观察期间因离职、生育、工作调动等原因造成的失访,其失访之前的时段依旧纳入研究中。二、研究方法1.护理教学。(1)定位臀大肌。如果注射到坐骨祌经,引起损伤,严重者可

4、导致终身残疾,所以要求护士臀肌注射前心中一定要清楚自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屮点叫下至?N窝是坐骨神经在体表的投影[1]。①十字法:取髂嵴最高点和臀裂顶点分别做一条直线,可将臀部分成4个象限,在外上象限进行注射并且要求避幵内角。②连线法:自髂前上棘和尾骨两点直接连成一条线段,定位其外1/3处为臀肌注射部位。(2)定位臀中肌、臀小肌。目前有两种定位方式:①将骼前上棘、髂嵴下缘、髂嵴三点构成一个平面三角区,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所在的三角形内角为注射部位,仍需避开内角。②以患者的三横指宽度自髂前上棘向外延伸处为注射部位[2]。(1)理论深度。成人为15

5、.0mm,新生儿为9mm,1—3岁为9.5mm,4一6岁为11.9mm,7—9岁为13.1mm,10—12岁为15.8mmo臀中肌的厚度为12.0mm。从皮肤至臀大肌肌质的厚度为2.5cm—3.0cm[3]。大量研究发现新生儿注射进针应在1.5cm左右,因为新生儿皮下脂肪较少,厚0.76cm±0.230cm,且臀大肌外上区肌肉较薄,厚度在1.05cm±0.3cm之间[4]。(2)把握深度。研究显示:进针过深时,会将药物注射到脂肪层。例如6号针头进针过浅,会有82%的男性和95%的女性注射药物进入脂肪层;7号针头进针过浅,可以导致42%的男

6、性与69%的女性注射药物进入脂肪层。但是如果患者过度肥胖,这时候选用的针头就大于3.5cm[5]。门诊臀肌注射屮,注射深度的95%CI为3.6cm—4.3cm。2.对照组的纳入标准。对照组的护士选择需符合:①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②经常进行臀肌注射,频率不低于7次/周;③无对照组的理论培训知识或技能:④未出现注射并发症的记录或过失:⑤注射方法娴熟。3.数据收集。采用复合式问卷调查,描述自己的定位方式,每年对研究者进行年中和年末两次调查,包括:①定位注射区:画出“十字法”和“连线法”的图形;②标出选择的位置;③临床注射针头长度的常用选择。结

7、合临床,收集数据。三、结果与讨论1.失访情况。两年后,实验组剩余268名,对照组176名。两组的失访率分别为10.67%和12%。两组的失访率无统计学差异,不会造成失访偏倚。1.结果。实验组93.6%的护士在培训后能在简图上画出十字法和连线法的图形,并能准确描述各种注射部位的正确定位力*法;对照组两年间注射部位和定位方法的选择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发病率=时期内并发症发病率/年平均注射人数X2年)为1.22%,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85%,且与实验组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见表1)2.讨论。过去的历史告诫我们:臀肌注射不是绝对安

8、全的,只耍没有可避免并发症的方式产生之前,护理工作不可忽略注射方法的改进和探索。准确定位注射点、深度可以避免臀部注射过程中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漏液、感染等并发症。如注射不当,可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