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21956
大小: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3
《幽灵隐喻及其对课程的启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幽灵隐喻及其对课程的启发摘要:千百年来,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体制中,幽灵被认为是不吉祥的事物,是被禁忌的。然而,在西方许多历史文学名著和非洲部落中,幽灵却成为了故事的主角,甚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初看幽灵和课程之间是不具有任何相关联系的。然而将幽灵与课程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我们若对幽灵避而不谈,也将失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教师是需要幽灵来激发他们前瞻性的课程视野。“对我们来说,以往的课程灵魂必须被摆渡到永不回归的彼岸安息,而在此岸的我们,则需获取新的灵魂。”在这里,新的灵魂就是具有前瞻性的幽灵,让那些控制的幽
2、灵回到无法再回头的彼岸,这将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以下将对幽灵的隐喻、课程的幽灵隐喻以及幽灵隐喻对教师课程愿景的启示进行探讨。关键词:幽灵隐喻;课程;教师一、幽灵隐喻的内涵在《世界神话辞典》中,幽灵“指死者的幻影出现与其有关的人的面前的一种现象。迷信认为,人死之后,尸体腐烂,但灵魂却能离开人体,逐渐净化并与祖灵融为一体。可是,死于非命的人,或对人世尚有留恋、怨恨的人死后,其灵魂则去不了该去的地方,而是夜间出现在与死者生前有各种关系的人的面前。它同令人恐怖的妖怪不同,多是以其生前的模样出现。最初人们心目中的幽灵,形象是神出鬼没,磷火时隐时现,或
3、者是有身无腿。”《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对幽灵定义为:“人死后的灵魂,比喻像鬼魂一样的东西。例:只有那已燃腐朽的干草瑟瑟作响,它们经过如流岁月的吹刷,像干枯的白发,在强劲山风的吹拂下,幽灵般地不肯散去。”无论是什么概念界定我们都可以看出幽灵和人有着某种复杂和难以割舍的联系。纵观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幽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我们的文化中,幽灵具有让人恐惧的气息。儒家文化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子路问事鬼神,孔子回答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是告诉他的学生,为官者要体恤民情,不能信奉鬼神而影响社会秩序。埃及人特别是老百姓相信幽灵的存在。这
4、一切源于人们对于《古兰经》的信仰。“它们认为世界充满幽灵,幽灵是介于神仙和人之间的阶层,但比神和人的等级都差,其身由火造成,能够变成人、牲畜或稀奇古怪的野兽,可以隐身。它们和人一样也吃喝、繁殖。”论述亚述文化书的开头写道:神将抓住从坟墓里钻出来的邪恶的幽灵;因为他们总是在索取陪葬品和祭酒。从这几行字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人相信幽灵离开坟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内在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好像是那些维持生计的食物和饮品。“古埃及人特别注重葬礼,他们把尸体做成木乃伊,在墓穴里放很多殉葬品,并且定期向他们提供食物和饮品。它们把过世的人安排得好好的,并且能
5、相信这些逝者能平安地‘生活’。”在“雾岛”般称号的不列颠岛上,有许多幽灵的故事聚集在此。因此莎士比亚在他《麦克白》和《哈姆雷特》作品中引用幽灵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在这些作品中,幽灵是具有人性化的,不仅能够告诉过去的事和预测未来的事情,而且能够控制整个剧情。西方的幽灵是具有个性的,是具有主体性的,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非洲传统的原始部落中,祖鲁族有一句谚语被诠释为:“人只有通过他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1]所谓他人,不仅仅是指活着的人,同样也包括死去的人,即祖先的亡灵。在非洲人口耳相传的传统中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是很容易自由互动的。它们喜欢
6、用“暗影”这个词来表达与逝者的亲密关系。祖鲁族在和别人道别的时候,他们不喜欢用单数而是用复数。因为祖鲁族人民认为他们总是与自己的灵魂相伴随。相比与欧洲和非洲的,幽灵的概念与我们东方对鬼神概念大不相同。我国把幽灵视为邪恶的,而西方国家以及非洲人认为幽灵是亲切的,尤其是非洲祖鲁族的人民把幽灵视为生活的伙伴。只不过幽灵没有形体,它如“暗影”般环绕在我们四周。“你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你总是和你所有的灵魂在一起。”[1]没有人是单独的概念,更使得幽灵与人密切相结合。因而我们除了肉体之外,还有我们的灵魂陪伴着。正如昨天的我,今天的我以及明天的我都是不同
7、的,因此自我概念是复数的,而不是单数的。我们不断的批判与反省,不断的建设自我,在成长的旅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不同的自我。因此自我与灵魂是一种混合体。即便是当前的科学技术也无法证明幽灵的存在。然而,无论是东方的,西方的还是非洲原始部落的幽灵概念依然影响着人们。我们在探究幽灵的过程中,要抛弃鬼怪之说,而要从它的空灵、飘渺、无形等一些特征中捕捉启发。当前有前瞻性的幽灵将会促进我们教育愿景的实现,而控制我们思想的幽灵将影响我们的判断力。由此针对对幽灵隐喻的分析,来探讨幽灵赋予课程深层的隐喻。二、幽灵与课程事实上,我们的心灵并不是自由的,而是被禁锢的,
8、我们被传统的幽灵所控制。因此,我们要呼唤对课程愿景有所启发的幽灵。以往,我们将课程视为蓝图,然而多尔认为,对课程是什么的想法,最好用隐喻的方式来想象,而不是用列出清单、目标、目的、方法的方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