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ID:27408983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1页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2页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3页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许定贤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中丙医结合医院5503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该组患者内服中药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给予该组患者内服中药外加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

2、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乂称为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知识胃粘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有肠腺生化、不典型性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致癌率高,因此治愈难度大。临床表现主要为胃痛、食欲不振、暖气、上腹部隐痛、贫血等,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办法内服中药或者针灸治疗[2

3、]。木文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内服中药和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的带确诊。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22〜74岁之间,平均年龄(51.37±7.61)岁,病程在1年〜17年,平均病程(6.23±1.18

4、)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23〜77岁之间,平均年年龄(52.03±7.94)岁,病程在1年〜16年,平均病程(6.58±1.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内服中药进行治疗,艽配方主要为:陈皮10g、黄芪30g、山药15g、木香6g、蒲公英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0g、党参15g、丹参10g、砂仁10g、炒白术15g。每天1剂,用水煎服,早晚各1次。在治疗

5、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当的加减重要的剂量。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此外观察组还需要进行针灸治疗,针灸的主要方法是:首先用酒精对针灸穴位进行消毒,针灸穴有足三里、内关、天枢、内庭、中脘、三阴交,太冲,消毒完成后采用银针快速刺入穴位,虚补实泻,得气即止,并将针留在穴位上30min左右。每天针灸1次,5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2天,连续治疗6个月。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规定的治疗标准进行效果的判定。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炎症消失,肠上皮生化、

6、不典型增生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炎症基本消失,肠上皮生化和不典型增生减轻2个等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炎症减轻,肠上皮生化和不典型增生减轻1个等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或者加重,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炎症无变化。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84%,观察组的治疗

7、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汁学意义。如表1所示。3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全身性的消化系统疾病,是多发病,冋吋也是难治病。中医学认为该病属“胃痞”“胃痛”的范畴,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毒邪乘机供给脾胃,造成脾失健运,郁而化热,日久耗气伤津[3】。内服中药方中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可有效的增强机体免疫力;山药可以滋养强壮,止泻助消化,主要用于治疗脾虚腹泻、消化不良及慢性胃肠炎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砂仁芳香化湿祛浊,茯苓健脾滲

8、湿泄浊,白芍抗菌止痛,疏肝理气;党参、丹参具有抗炎,活血化瘀的功效;白术可奋效提高免细胞免疫力。诸药合用可奋效的增强胃粘膜的修复、再生能力,并可加速对炎症细胞的消散吸收,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4】。针灸治疗可理气止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对此处进行针灸可理气健脾、扶正化浊解毒、降逆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