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ID:27399427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_第1页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_第2页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_第3页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_第4页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邓铁涛心脾相关论治疗心悸临床经验总结刘泽银,邹旭,罗英,邓铁涛【关键词】心脾相关论;心悸;邓铁涛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或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邓铁涛教授运用心脾相关理论指导本病辨证论治,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现就此简要介绍如下。  1关于心脾相关论  脾胃与心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经脉关系。《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胃居于中焦,心脏居于上焦,从形体上看,以膈为界,互不相连,但二

2、者之间以脾胃之支脉、大络、经筋紧密联系,经气互通,相互影响。②五行关系。脾胃属土,心属火,心之于脾胃乃母子关系,联系密切;若子病及母或子盗母气,均可因脾胃之失调而波及心脏。③气化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胃主受纳、运化水谷,乃多气多血之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脏血脉气血之盈亏,实由脾之盛衰来决定。  邓老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有助于较直观和全面地阐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其中“心脾相关”是“五脏相关学说”的一个子系统。邓老认为,在心与它脏

3、的相互关系中,心脾的联系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疗调节上最为重要。  2从心脾相关论认识心悸病机  历代医家对心悸的病机已有不少论述。《丹溪心法·惊悸怔忡》提出当“责之虚与痰”的理论;《证治准绳·惊悸恐》认为“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虚也,二者饮也”;《景岳全书·怔忡惊恐》强调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邓老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从心脾相关立论,认为心悸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心悸病机的4个主要环节。  邓老曾对数百例心

4、悸患者做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病例都有心悸、气短、胸闷、善太息、精神差、舌质胖嫩、舌边见齿印、脉弱或虚大等气虚证候;或同时兼有舌苔浊腻、脉滑或弦及肢体困倦、胸翳痛或有压迫感等痰浊外候。故此,邓老认为,广东人体质较之北方人略有不同,加之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心悸患者以气虚痰浊型多见。从病因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膏梁厚味、过嗜茶酒、肥甘无度之人随处可见;各种冷饮凉食,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品;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失节,饥饱无常之人增多。然而,“脾立信”,“食贵有节”,

5、饮食自倍或过度饥饿及餐次餐时无规律,都能损伤脾胃,使运化失司。脾胃损伤,一方面使气血津液生化乏源,中气衰弱则心气亦因之不足,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运,致脉道迟滞不畅,气虚不能自护则心悸动而不宁。气虚日久,可致心阳虚弱,阳虚则寒邪易乘;津血不足则不能上奉心脉,使心血虚少,久则脉络瘀阻;另一方面,脾主运化,脾胃损伤则运化迟滞,氤氲生湿,湿浊弥漫,上蒙胸阳,致胸阳不展,心悸胸闷、气短乃作;湿浊凝聚为痰,痰浊上犯,阻滞胸阳,闭涩心脉,则心悸胸痹疼痛乃生。因实致虚,因虚致实,患者多虚实夹杂。  3从心脾相关论立心悸

6、治疗之法  邓老以心脾相关理论作指导,临床上运用调脾护心、补气除痰法治疗心悸。心悸之本虚,以心虚为主,以全身之虚、五脏六腑功能不足和失调为背景。就心气虚而言,则与脾的关系甚大,心气虚,主要表现其主血脉的功能低下,而要提高其功能,则有赖于气与血对心的濡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运,能升腾清阳,从根本上起到益气养心之效,故邓老强调补益心气重在健脾。此外,脾胃健运,则湿不聚、痰难成,亦为除痰奠定基础。除痰法是治心悸的一种通法,乃针对标实而设,通过除痰可以通阳,有利于心阳的恢复,此有寓补于通之意。补

7、法与通法是治疗心悸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临床使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通多补少,或补多通少,或一通一补,通补兼施,均应根据心悸的各个类型,视具体情况权衡而定。  4临证审病求因举隅  4.1冠心病心悸  邓老认为,冠心病心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阴心阳虚为本,以痰瘀闭阻为标,广东地处南方潮湿之地,以心气(阳)虚兼痰者多见。气为血帅,心气不足,则血脉运行失调,兼以痰瘀扰心,故心中怵惕,导致早搏等心律失常。治以益气安心、化痰行瘀之法。选方以温胆汤加减:党参24g,茯苓、丹参各12g,法半夏、珍珠层粉、竹茹各10

8、g,橘红、枳壳各6g,甘草5g。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或吉林参;偏虚寒者,去竹茹,加桂枝或桂心;兼瘀者,加失笑散或三七末。主治心律失常属气虚痰瘀者。证见:心悸动,气短,胸闷,善太息,精神差,舌质胖嫩,舌边见齿印,脉弱或虚大;或同时兼有舌苔浊腻、脉滑或弦。  方中党参补气扶正,半夏降逆化痰为君;竹茹化痰除烦宁心为臣;橘红理气化痰、降逆消痞,茯苓健脾渗湿,丹参活血化瘀,枳壳宽中又不破气伤正,珍珠层粉安神宁心,共为佐;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