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

ID:27393961

大小:1.31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12-01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_第1页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_第2页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_第3页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_第4页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同学们好病理生理教研室刘丽华休克Shock概述概念:休克是各种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灌流障碍和细胞与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的危重的病理过程。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一、休克的病因(一)失血与失液(二)烧伤(三)创伤(四)感染(五)过敏(六)强烈的神经刺激(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一)失血与失液: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见于外伤出血、胃溃疡出血、产后大出血等15min内失血﹤总血量10%,机体代偿;快速失血>总血量20%,即出现休克;失血量>总血量50%,迅速导致死亡;

2、失液:呕吐腹泻、大汗淋漓等致血容量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致休克。(二).烧伤:大量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烧伤称烧伤性休克(burnshock)晚期合并感染(感染性休克)(三).创伤:创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休克的发生不仅与失血有关,还和剧烈的疼痛刺激有关。(四).感染:G-菌、立克次体、病毒和霉菌等均可引起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shock)。合并败血症者又称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五)过敏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shock)属Ⅰ型变态反应抗原和抗体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释放组胺、缓激肽,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壁通透

3、性增高,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导致休克。青霉素、血清制剂等引起(六)强烈的神经刺激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shock)常见于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引起的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表现: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大面积心肌梗塞心急性心肌炎源心脏破裂心输出量有效循环血量性心包填塞休心律失常克(cardiogenicshock)二、休克的分类(一)按病因分类1.失血、失液性休克2.烧伤性休克3.创伤性休克4.感染性休克5.过敏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神经源性休克有效灌流的基础血容量充足心泵功能正常血管床容积正常正

4、常血液循环(二)按休克发生起始环节分类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血容量心泵功能障碍血管床容积休克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为:1、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失液→血容量↓2、心源性休克:心衰、大血管异常→心排血量↓、静脉回流↓→心输出量↓3、血管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部分)血管床扩张→血管容量↑→回心血量↓(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1)低排高阻型休克(2)高排低阻型休克(3)低排低阻型休克1、低排高阻型休克(低动力性休克、“冷休克”)大部分休克均属此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创伤性休克;(

5、多数)感染性性休克;特点:心脏排血量低、外周阻力高2、高排低阻型休克(高动力性休克、“暖休克”)见于:过敏性休克;神经性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特点:心脏排血量高、外周阻力低低动力型高动力型(低排高阻型)(高排低阻型)心输出量增高外周阻力皮肤苍白、冷湿温暖、潮红临床多见感染性休克早期可见3、低排低阻型休克特点: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也降低,故血压降低明显,是失代偿的表现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休克的发病机制未明。占重要地位的微循环障碍学说认为:休克是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6、,引起血管收缩,重要生命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紊乱。微循环: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功能:完成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氧、营养必需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能量、信息传输,血液流通、分配、组织灌注,以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组成:通血Cap直捷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迂回通路A-V吻合支A-V短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构成Cap前阻力--“前闸门”微V构成Cap后阻力--“后闸门”微循环休克的发展过程及机制以失血性休克为例,阐述休克的发展过程休克Ⅰ期(缺血性缺氧期)休克Ⅱ期(淤血性缺氧期)休克Ⅲ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早期(休克Ⅰ期;缺血性缺

7、氧期;休克代偿期)(一)微循环变化前闸门、后闸门关闭微循环血流: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特点休克Ⅰ期(二).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β受体A-V吻合支开放休克动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CAα受体血液重分布小血管痉挛Cap前阻力>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缺血缺氧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的作用:如血管紧张素Ⅱ、ADH、TXA2、MDF、ET缩血管(三)微循环改变的代偿意义:1、血液重新分布:皮肤、腹腔内脏和肾脏的血管α-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收缩明显;而脑动脉和冠状动脉血管则无明显改变;保证了生命器官心、脑的血液供应。2、“自身输血”容

8、量血管收缩、肝脾储血库紧缩可减少血管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