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导入:鉴赏诗歌的语言高考是古诗鉴赏题的考点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难点。而鉴赏诗歌的语言不外乎分为两种题型:1、推敲字词,即炼字(句)题;2、语言风格题。一次妹妹(苏小妹)出题考哥哥(苏东坡),要哥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以便于更好地体现对联的意境。苏东坡一看对联,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笑为两字加得太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了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问题
2、:东坡叫绝必然有他的理由,我想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说说二字的妙处。明确:“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题:诗题为“早梅”,你认为哪个字还不能准确地体现“早”字?明确:“数”,改为“一
3、”。“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准确传达出“早梅”的诗意。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总结:古人这般讲究炼字,妙字主要有哪些作用呢?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下面我们再来品味几句诗,看看诗人妙字作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①“出”写出了鱼儿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两句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
4、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刻画细腻,描写了生动的形象。②“直”字展现一种寂寞苍凉之境,“圆”映衬在万里戈壁之上,给人一种苍茫之感,营造了一种塞外辽阔苍凉的意境。③诗中的“红”和“绿”应该用作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变绿的动态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抒写了独特的情感。高考真题(安徽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明确:“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
5、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湖北省)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
6、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如何解炼字题呢1、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词语含义、词语所用手法)②把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字放入原句中
7、描述景象。)“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句(辽宁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初见嵩山张耒(lěi)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①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