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

ID:27380453

大小:442.0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1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_第1页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_第2页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_第3页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_第4页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态度及其测量》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态度及其测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金盛华本章提要*态度的概念及其结构*态度的纬度*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形成过程*合理行动理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瑟斯通量表*李凯特量表第一节态度的实质一、什么是态度二、态度的特点三、态度的维度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一、什么是态度1、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2、态度的构成要素(1)态度的认知成分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2)态度的情感成分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2、。(3)态度的行动成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二、态度的特点1、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随着人与周围世界,特别是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人获得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学会了对人和事物进行选择。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及个人新的社会学习经验的建立而改变。2、态度有具体的指向与一定的具体对象相关联的。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致性亦即稳定性,它指在不同情境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态度会倾向于一致。一贯性指时间特征上的持久性,即态度形成后,它会在新的态度改变要求出现前一直保持不变。4、态度的简单性与复杂性态度可能是简单明确的,比较容易确认和保持;也可能

3、是复杂的,不太容易形成一个明确的指向,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冲突现象。三、态度的维度1、指向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2、强度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3、深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4、向中度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外显度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四、态度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态度与情感2、态度与意见3、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节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一、学习经验与态度的形成1、强化积极强化,积极态度;消极强化,消极态度。2、社会学习替

4、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二、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1、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尽力发展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态度2、自我防御功能需要自我价值确立并不受威胁3、价值表现功能通过表明态度,来显示自己的价值4、认识功能认识世界的导向系统三、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需要满足,肯定态度;情绪性经验影响态度。2、知识同自己没有直接关联的对象,有关态度的基本倾向是知识性的。3、家庭父母教养方式4、群体参照指在价值取向或行为方式上认同自己所属的或所选择的群体个人在群体中的社会身份,这一群体本身在大社会中的位置,是个人社会同一性的重要方面5、文化因素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

5、影响到人们态度的形成。6、遗传和性别作用遗传因素确实对态度有一定的影响;男女对于不同的问题,态度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第三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三、有关态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一、态度同行为的分离与一致1、拉皮埃尔挑战(1)研究的目的种族歧视态度与种族歧视行为之间的一致性(2)现场研究带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游历美国,仅有一家拒绝接待,把其当成是日本人(3)问卷调查6个月后,分单问题和多问题2、态度与行为一致的证明(1)民意测验民意测验结果很准确,说明用正确的方法,确实了解态度,那么通过态度来预测行为是可能的。(2)具体态度与具体行为的对应性总态度预

6、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3)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①行为本身是否可以实施:态度指向的目标和行为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的发生;行为测量与态度测量在时间上是否同步。②态度本身的因素:维度:强硬的,有深度卷入的,高外显度,居于个人态度系统和价值系统核心价值的态度与行为有较高的一致性;成分:认知与情感成分高度一致的态度可能预测行为。二、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1、合理行动理论与计划行动理论(1)行为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考虑各种行为方案,评价各种结果,形成行为意向。(2)行为意向由两个因素决定:①对行为的态度:人们对某种

7、行为完全持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②主观标准:人们对别人会赞成或不赞成某种行为的感知(3)用这种行为意向来作为中介变量,解释行为。(4)Eagly基于合理行动理论的综合合理行动模型,对行为发生发挥作用的外部因素。个体对行为导致特定结果的信念及他或她对这些结果的评价个体有关特定个体或群体期望他或她应该或不应该做出该行为的信念以及他或她遵守具体参照物的动机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意向行为图5-1合理行动理论注:箭头表明影响方向参见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