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ID:27367375

大小:26.9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2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_第1页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_第2页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_第3页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_第4页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吴廷俊/夏长勇【内容提要】2003年以前,我国公共危机传播以197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之前为严格管制时期,危机传播表现为“零传播”或者“不传播”;之后为非自觉的间或传播。2003年的“非典”危机后,“危机传播”虽然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所重视,但是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其表现之一是各类危机传播的发展不均衡,之二是在危机周期的各阶段,媒体角色的调适不到位。我国危机传播中媒体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症结主要在于政府没有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传播媒体角色社会转型期往往是各种利益集团冲突增多

2、,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阶段,我国也不例外。从1993年到2006年,仅群体性事件便从8709起增加到了90000起,2007年、2008年包括2009年都超过了90000起。①公共危机影响范围广大,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危机化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结果还很不尽人意,尤其是在危机传播方面。因此,研究公共危机传播,不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本文先纵向对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进行梳理,再对现状进行分析,

3、希冀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做点基础工作。一、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考察2003年在我国公共危机传播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的“非典”危机之后,长期被忽视或漠视的公众知情权引起重视,政府逐步意识到公共危机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承认“灾难”和“危机”在我国的存在,危机传播概念也由此开始使用,并为媒体介入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故本文对我国公共危机传播的历史回顾是对此前的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出于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建设的考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进行严格限制和管理,强调媒体对灾难新闻报道应该持慎重的

4、态度,不能渲染灾情,以免造成群众的悲观情绪,影响政府的国际形象,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1950年4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给各地新闻机关的“关于救灾应即转入成绩与经验方面报道的指示”中明确地提出“各地对救灾工作的报道,现应即转入救灾成绩与经验方面,一般不要再着重报道灾情”。因为“这种报道可能造成悲观失望情绪;同时给予帝国主义反动派夸大我国灾情,进行挑拨造谣的藉口”。②这个指示,在较长时期内被奉为灾难报道的“铁律”。应该说,在建国初期,军事斗争尚未完全结束、经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际内外敌对势力虎视眈眈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公

5、共危机事件十分敏感,新闻报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危及新生政权的稳定。我国政府对媒体报道公共危机事件进行严格管控有一定的合理性。1957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国内政治环境的非正常化致使政府对新闻及新闻媒体的控制开始走向极端化和片面性。在观念上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有“危机”,天灾人祸等危机事件便成了媒体报道的“禁区”——要么封锁消息,不予报道;要么只讲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而有关灾祸本身的情况,如损失、责任、处理等,一概回避。③这段时间,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基本有以下四种方式:(1)不报。如1975年8月间发生在河南

6、、安徽沿淮河一带的特大水灾。灾难发生后,新华社派了两个记者去采访,深为灾情之大之重所震惊,但得到的指示是“不作公开报道,不发消息”,“而且还要保密”。(2)把悲歌唱成壮歌、赞歌。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亡24万多人”,远远超过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但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统稿对这一灾难进行报道,标题为:《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对地震灾情的详细情况如受灾具体方位、伤亡人数、影响范围

7、、财产损失等,仅用“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一句话轻轻带过。报道的重点放在人与灾难作斗争上,强调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人定胜天精神。直到1979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来自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的新闻,才透露唐山地震的具体灾情和死亡人数。(3)选择某一个符合正面报道要求的角度进行报道。如1960年发生在山西平陆的民工集体中毒事件。这其实是一起故意投毒的刑事案件,主犯被捕经审讯后立即处决。对此,当地的省地县报都未作报道。《中国青年报》的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则从抢救中毒的“阶级弟兄”这一角度切入,作了详细报道,

8、成为传诵一时的名篇。(4)总结式的报道。即事件进行过程中不作报道,等整个事件结束后再作一个详略不等的总结式的报道。④这些危机传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机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但是是以背离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牺牲公众的知情权为代价的。第三个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