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

ID:27345030

大小:3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_第1页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_第2页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_第3页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_第4页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摩擦力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摩擦力课题摩擦力计划课时2节教学目标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2、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3、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4、掌握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教学重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是一个碰撞的世界。摩擦力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下面我们进一步讨论摩擦力。二、主要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2.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3.大小及方向(1)大小:F=μFN公式中μ为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公式法:F=μFN,其中FN是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μ为动摩擦因数,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3)状态法:若μ未知,可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其他受力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知识点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2.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

3、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3.大小和方向(1)大小:0

4、速直至停止。若上述匀速和减速过程中,麻袋包与传送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只受重力与支持力作用B.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C.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下D.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解析 传送带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力平衡,麻袋包除受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外,还要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B正确;传送带向上减速运动时,麻袋包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受到的摩擦力可能沿传送带向上、沿传送带向下或为零,选项C、D错误。【例2】 (多选)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

5、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 由于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为μ1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也为μ1mg。又由于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块的摩擦力μ1mg和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二力平衡,选项A正确,B错

6、误;若增大F的大小,只能使木块的加速度大小变化,但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木板运动起来,选项C错误,D正确。答案 AD【例3】 (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解析 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所受水平向右的拉力F与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当F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若F减小为零之前物体始终运动,则摩擦力始终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选项A正确;若F减小为零之前物体已停止运动,则停止前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

7、不变,停止后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随F的减小而减小,选项D正确。答案 AD四、课堂练习《创新设计》第19、20页变式训练1、2、3、五、课堂小结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相互作用”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