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

ID:27313516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_第1页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_第2页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_第3页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_第4页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微课的制作与使用的思考摘要: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与实践中也出现诸多问题.本文阐述了微课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过程时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微课;设计;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教学应用软件推陈出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1]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下载使用的微课也非常多,笔者在收集、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发现众多微课资源良莠不齐,在运用与实践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2、,本文就微课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谈谈看法.1微课设计与制作高中的微课主要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困惑及疑难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视频.短小而精彩的微分n适应学生的需求,而学生对新鲜又感兴趣的事物的学习往往是迫切、深刻的.微课可以实现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通过对微课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或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反复地研究,从疑惑到认识,从理解到掌握的过程.因此,对微课的设计、制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1微课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物理学中的概念与规律的叙述都是精练、准确的,实验研究过程及

3、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过程都是严格、周密的.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对概念与规律的阐述本就应该科学严谨,更何况微课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不断重复地观看、学习与研宄.这就要求在微课设计制作中,不仅所讲述的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用词更要准确、严谨,表达清晰不能含糊.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口误”,在微课中绝不能出现.例如讲磁场的概念时,应当说“磁体与通电导线周围空间存在磁场”,而不应说成“磁体与通电导线周围空间叫做磁场”.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应当说万有引力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而不应说成“万有引力与物体

4、的质量成正比”.中学物理是由为数不多的基本概念与规律为基础与主干,若在微课的制作中表达不清,用词不当,就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误导.如果概念不清,更谈不上掌握物理规律,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某一章节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1.2微课选题的吸引性、延伸性1.2.1微课选题的独特性、吸引性微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把任务式教学模式转变为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进行学习.一节好的微课,不仅要时间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要从大量课程资源中凸显出来,它的选题还需具有

5、独特性,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重力与万有引力是学生常常混淆的概念.在高一年《重力》这一节中,对重力的产生原因,应当说“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应说成“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因为后者是指万有引力.上课时老师常常只是点到为止,但是对两种说法的区别学生一直无法理解,对两个概念是否真的有不同总是将信将疑.到了高一下学期学习《万有引力天体运动》这一章,学生沉睡在记忆深处的问题被唤醒,同时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万有引力与重力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还是本质上有区别?它们的大小、方向一

6、样吗?两者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还是有时相等,有时不等?面对大量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微课《重力与万有引力一样吗》就应运而生.在该微课中针对学生的疑问设计了几个问题:①万有引力与重力的产生原因一样吗?②在地球表面上两者的方向相同吗?③在地球表面上两者的大小相同吗?④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与重力一样吗?对这些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处理与分析问题的激情被激发,教师只需稍加点拔与引导,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2.2微课选题的延伸性、

7、拓展性对学生原有问题的答疑、解惑,并不是随着微课设计制作、学生完成观看而完结.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会像滚动的雪球,随着他们学习、了解的知识的增加而膨胀.如学生在看完微课《重力与万有引力一样吗》之后又提出:既然在地球表面上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高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那为什么还要提出“重力”的概念?重力场与引力场一样吗?是不是在地球周围才讲重力场?......这里有一些的问题可能超出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是不适合在课堂上统一讲解的,但又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应该对问题加以引导与利用.这使后期

8、微课的制作不仅仅是解决课堂问题、课内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挖掘与延伸.对上面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可以再做一个微课,简述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是从惯性系到非惯性系的发展过程,同时人们对竖直悬挂物的受力分析的认识也是从平衡态到非平衡态的转变.让学生了解重力与万有引力提出的背景及用途,同时了解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探索历程.为了加深学生对重力、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与区别,还可以再制作微课《赤道上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飘”起来》等,使学生对天体运动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把物理知识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