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4895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陈卫保(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1125)【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就诊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为家属送至我院就诊,观察组53例患者由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护理后送至我院就诊,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命体征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死亡率1.9%(1/53),并发症发牛.率9.4%(5/53),住院时间29
2、.3±6.5d,对照组死亡率3%(3/36),并发症发生率22.2%(8/36),住院时间43.7±5.4d,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科学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94-02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
3、心力袞竭等症状,牛.化指标检测会发现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演变,该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救治不及时死亡率高[1],且该病多为突发,许多患者在治疗途中已失去生命体征,院前急救护理能赢得宝贵的入院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木文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中,通过观察护理效果,探讨科学的急救护理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救治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患者89例,其中36例发病后由家属送至医院就诊,将该样木病例作为对照组,53例患者由医务人员行院前急救护理
4、干预后送至我院就诊,该样木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7±2.1岁,发病到就诊吋间≤30min;观察组男3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3±1.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60min;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发病后由家属送至我院就诊,送至医院就诊途中无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由我院医务人员接急救电话后,对患者给予了专业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2】,具体护理措施如下:首
5、先对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方便救治和给药,给予高浓度吸氧并准备好出现异常的处理措施,如呼吸停止给予CPR或除颤等,向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冋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造成的心肌耗氧量增加,随后由专业转运人员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并于途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到院后与急救医生做好交接[3】。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心率、血压及住院吋间等,通过以上指标判断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
6、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奋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死亡率1.9%(1/53),住院吋间29.3±6.5d,对照组死亡率3%(3/36),住院时间43.7±5.4d,观察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1护理干预效果比较注:*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急救护理是一种系统的实践活动,包括护理程序、决策制定、
7、科学分析及具体施救,急救护理实质就是通过护理措施为急病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或者对需要的病人进行转院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外死亡率高,起病至住院期间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4】,本文将急救护理应用于临床中,经急救护理干预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从发病到医院治疗前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为随后的救治赢得了吋间,对于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均有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欧海平.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艿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2-64.[2】汪雪玲,徐
8、丽华,尹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医疗服务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45-1446.[3】郭庆平,邓瑞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护理研究,2008,22(6C):1622-1623.[4】刘伟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1):39-4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