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99033
大小:1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影响分析进入2008年,人民银行连续四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16.5%。作为与商业银行不同的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在这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过程中流动性到底受到多大影响?对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影响又如何?在人民银行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我们是否需要对这类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效应予以关注?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相关法规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行中央银行职能,为了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调整社会信用机构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其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以专业银行准备金的形式来实现。1986年开始,财务公司
2、按照规定上交存款准备金,之后经历多次调整。其间,具有标志性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整则是1998年和2004年两次改革。 1.1998年,经国务院同意,从1998年3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 (1)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3)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
3、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4)调整金融机构一般存款范围。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 2.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依据。包括: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状况、发生重大违规及风险情况,金融机构支付能力明显恶化及发生可能危害支付系统安全的风险情况。二是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实施对象。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采取统一框架设
4、计和分类标准,实施对象为存款类金融机构。三是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根据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对金融机构质量状况进行分类;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在一定区间内设若干档次,确定各类金融机构所适用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四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财务公司影响分析 从1987年国内第一家财务公公司——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至2007年,财务公司已经发展到79家,涉及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汽车、煤炭、机械、电子、航运、航空航天、纺织等30多个行业,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7年底,财务公司资产总额达到8070亿元,实现利润276亿元,资本
5、充足率23.3%,资本金收益率24.1%,资产收益率2.55%。成立以来,财务公司严格按照规定向人民银行定期上交存款准备金,2005和2006年分别上交261.90亿元、346.87亿元,2007年更是达到611.14亿元(如图1所示) ,较2006年增长76.19%。 图1 2005-2007年存款准备金情况 (单位:亿元) 这部分存款准备金无异于冻结了财务公司相当一部分流动资金,导致结算资金紧张、信贷资金减少,用于投资的资金更难以保证,而这些本外币资金管理业务和金融业务都是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金融机构的重点业务,也是公司的立身之本。以中油财务公司为例,随着
6、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快速推进,矿区服务收支两条线、关联交易封闭结算、未上市企业资金一级集中管理已经全面启动,公司“结算中心”职能将有所增强,不仅需要从信息技术、系统网络、操作流程等方面及时、全面配合集团,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资金流动性,以满足成员企业结算需求。此外,公司作为集团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的唯一运作平台,通过为成员企业提供结售汇服务和资金调剂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集团海外业务的发展需求,这也需要公司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 那么,存款准备金占用的这部分资产对财务公司造成多大影响,为财务公司经营带来多少损失?下文将通过一个简单模型对2005-2007年财务公司因存款准备金占用
7、造成的效益损失进行测算。 1.假设条件 (1)财务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向成员企业发放贷款。 (2)成员企业的资金往来限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 (3)成员企业的资金除用于交易支付之外都存放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 2.引入模型 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的影响函数可以表示为: L=P-(“+”表示收益,“-”表示损失) (公式1) 其中, P表示存款准备金占用资产如果不上交中央银行可以产生的存贷差收入, 表示存款准备金占用资产产生的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