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

ID:27294473

大小:32.3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2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_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4.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5.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6.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4.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5.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6.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三人(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关于苏轼,我们以前学过他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3、全诗只有28字,却诗情、画意、理趣三者兼备。头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写景,次句“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景的评论,末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是抒发自己的哲学感悟。谁能用八个字把这首诗反映的哲理给表达出来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融诗情、画意、理趣于一体的精美散文,感受他豁达的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二、文题背景:(旷世奇才苏东坡)1、作者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

4、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神宗嘉佑二年(1057年),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嘉佑六年,授为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此刻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虽然如此,但由于他希望对改革应采取温

5、和态度的政治主张和坐而论道的书生意气,使他没有认识到当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社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上层社会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更迭的受害者,后又因写讽刺诗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石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极力反对。王安石、石马光死后,他又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苏轼的精神世界:儒:积

6、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补充】: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周瑜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入世);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出世)。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交织其一生。 苏轼的一生可用四个“三”概

7、括:(1)、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宠幸(2)、不忘三人:师恩欧阳修、敬重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3)、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4)、不忘三情:苏辙的手足情、王弗的生死情、朝云的不了情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生存的年代适逢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之时,由于坚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先后贬至黄州、惠州、儋州,最后病死于常州。2、成就词:“苏辛”;诗:“苏黄”;散文:“唐宋八大家”;书法:“宋四家”;绘画:“枯木怪石” 东坡帽东坡巾、东坡肉名人评东坡:“我可以说

8、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