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

ID:27281631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2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_第1页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_第2页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_第3页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_第4页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吐蕃王朝以前雅隆吐蕃部落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吐蕃王朝以前吐蕃部落联盟由前期的牧业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向后期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对这种经济生产方式的变迁与其政权发展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7世纪初叶,吐蕃王朝的建立是以吐蕃部落联盟的向外扩张及其对苏毗和象雄两大部落联盟的成功征服与兼并为基础而获得实现的。但值得探讨的是:统一西藏高原的历史重任何以是由吐蕃部落联盟来完成而不是由另外两个部落联盟即象雄和苏毗来完成?这是一个不得不引人思考的问题。目前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仍存在相当难度。不过

2、,就现有藏文史料的记载看,吐蕃部落联盟的发展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吐蕃王朝以前,吐蕃部落联盟曾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且几乎未曾中断的早期王政发展时代,这个时代共包括了从聂赤赞普到囊日松赞共31代赞普的世系传承,有关这31任赞普的世系传承及其主要事迹,在吐蕃时代所遗留的敦煌藏文写卷或后弘期藏文史料中均有较为完整和大体相同的记载。需要指出,吐蕃王朝自松赞干布迄至达磨赞普,仅传8代赞普,与吐蕃王朝以前吐蕃王系所传的31代赞普相比,占四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吐蕃部落联盟组织中王政产生的时代相当早,且延绵和发展的时代非常漫

3、长,也就是说,在吐蕃王朝以前吐蕃部落联盟之政治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可能大大超过人们以往的估计和预想。  第二,在吐蕃部落联盟由前期向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生产方式明显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这就是由前期的牧业生产方式逐步向后期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这一变化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吐蕃部落联盟的社会及政权发展状况显然有重要意义。    那么,吐蕃部落联盟之生产方式由前期向后期所发生的转变对其政权形态与社会组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与作用?这种转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背景,它对吐蕃部落联盟自身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显然极其关键

4、。但目前由于史料记载的相对匮乏,要对这些问题作全面、深入的讨论尚有较大的难度。本文仅拟依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对吐蕃部落联盟的经济变迁及其与政权发展的关系作一个粗浅的讨论,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旨在为认识吐蕃王朝以前吐蕃部落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一种新的角度与视野。  就藏文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我们可以看到从聂赤赞普到囊日松赞时代,吐蕃的社会生产方式前后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这就是从早期以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向后期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化。  关于雅隆吐蕃部落早期系为牧业型部落这一点,在藏文史料记载中有生动的反映。敦煌藏文写卷

5、P.T.1286曾明确地将吐蕃地方最早结盟的六个部落称为“吐蕃六牦牛部”,这一称谓间接地反映了这些部落当时的经济面貌,说明它们应属牧业型部落并以放牧牦牛为特点。敦煌藏文写卷P.T.1286在谈到聂赤赞普降临之时也说:“在快马可以奔驰之辽阔大地之上,(他)化为人身降世。”吐蕃地方既为“快马可以奔驰之辽阔大地”,那么其地呈天然之放牧状态当无疑义。说明敦煌藏文写卷P.T.1286中所称“吐蕃六牦牛部”同其对吐蕃地方地面环境的描述是相吻合的。此外诸藏文史籍还记载了一个共同情节:即聂赤赞普出现之时最早是被吐蕃地方从事放牧的牧人所发

6、现。《西藏王统记》记聂赤赞普出现时,为吐蕃地方的“诸牧人所见”;《西藏王臣记》记聂赤赞普出现之时“有才德卜士十二人放牧于此,为其所见。”《汉藏史集》亦记聂赤赞普出现时,吐蕃地方有“十二名聪明少年在此处放牧牲畜,与王子相见。”并记载当众人“用脖颈将他抬回家中,……接着,众牧人在他们放牧的地方修建了云布拉宫(yum-bu-bla-sgang)献给赞普。”上述记载均提到聂赤赞普降临时是被在外放牧的“牧人”发现。由此看来,聂赤赞普之时吐蕃地方六牦牛部显然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至于当时牧业生产处于何种水平,因史料所限目前尚难以确认

7、。  吐蕃早期的这种牧业型经济可能延续了相当长时间,从藏文史料反映的情况,至少到止贡赞普时代尚无明显变化。虽然藏文史料对七赤天王时代吐蕃社会状况记载甚少,但却均提到了当时“王子能骑马时父王即逝归天界”这一史实。我们知道,以“能骑马”来作为人的某一年龄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大多数游牧型社会的惯常作法,故这一史实间接地反映了当时吐蕃社会之经济生活类型。敦煌藏文写卷P.T.1287记:“当止贡赞普年幼之时,如何上此王之名号,请问老祖婆婆卓夏玛几林玛,老祖婆婆问道:‘畿地方之扎玛岩坍塌了没有?当玛地方之母牦牛草场被焚烧了没有?登列维尔

8、湖水干涸了没有?’人们回道:‘岩未坍,湖未干,草场亦未被焚。’从这段文字看,当时牦牛草场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此外,敦煌藏文写卷记叙止贡赞普与其属民罗阿木决斗时的情景时还云:“罗阿木乃以金矛二百支,栓在一百头健牛背上,牛背皆驮以灰囊,牛群相互搏击,灰囊崩散灰尘迷漫,罗阿木乃乘此时机向赞普进击。”能以如此众多的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