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

ID:27259080

大小:31.6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_第1页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_第2页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_第3页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_第4页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_第5页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管理评论微信纷争折射电信运营商创新能力恐慌2013年4月23日,工信部不仅就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微信收费问题明确表态:“鼓励和支持微信的创新发展,微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同时也特别强调“要加强对电信市场的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虽然迄今为止“微信收费”问题还未有定论,但电信运营商在此次微信收费纷争中所表现出的态度,恰恰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其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产品的恐惧。那么,电信运营商的恐惧心理究竟源起何处?在互联网企业竞相崛起的今天,还将遭遇哪些更大挑战?面对不断多元化、复杂化的竞

2、争,又应以何种心态去迎接挑战?赛迪经略将从此次“微信收费”纷争入-7-手,从商业创新的角度对电信运营商遭遇危机的原因进行剖析,并进一步为其摆脱困境、提升创新能力提出建议。一、微信崛起,遭遇空前挑战从版本1.0的“免费发送短信”到版本4.5的“实时语音聊天”、从“移动应用”到“I/O平台”,微信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短时间内聚集了3亿的可观用户数量,创造了互联网产品的神话。而电信运营商的危机绝不止步于大量用户被微信吞噬,微信将进一步蚕食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撼动其多年来所盘踞的产业链王者地位,未来不容乐观才是运营商恐慌

3、的真正原因。替代效应初现,难逃管道化宿命。自微信被坊间称为“第四大运营商”起,就开始意味着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替代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电信运营商作为基础网络的搭建者,目前仍然是移动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对通讯管道具有绝对控制权。然而,这一格局正随着微信、米聊等OTT业务的迅速蔓延而被打破。2012年,电信运营商短信、彩信业务量-7-分别下降了20%、25%,甚至连电话业务量也降低了5%,如此趋势之下,电信运营商若继续止步不前,则难逃由产业链的主导者沦为产业链底端管道提供商的宿命,随后面临的

4、可能是管道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实际上,这场微信之争的焦点也正在于此,“微信收费”对解决电信运营商口中的信令问题根本无济于事,其背后掩藏的是电信运营商对管道话语权的争夺和对电信业传统生态系统的维护。网民拥抱创新,双方博弈势不均敌。移动互联网产业向来都是创新的高地,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主要参与者,都是技术创新的先锋力量。创新的基础是市场需求,正如很多年前QQ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微信也正以一种创新的应用形式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极大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其发展壮大之势显然不是围剿和扼杀所能阻挡的,

5、微信收费纷争中的舆论一致导向恰恰凸显了消费者对需求产品的选择偏好,也是对创新行为的充分肯定,,更加说-7-明了其市场地位不容置疑。相比之下,从两年前对微信不以为然到如今的措手不及,从表达不满情绪的隔空喊话到于事无补后的上书工信部,电信运营商态度不断变化,但却始终缺乏对自我创新能力的深刻审视。二、被动防御,折射创新乏力互联网对电信业的冲击,早在世纪之交就已在欧美市场掀起风暴。而当时国内的2G业务需求急速扩张,巨大的“人口红利”使电信运营商幸运地躲过一劫,同时也掩盖了其创新转型滞后的危机。如今,微信等OTT业务的崛

6、起终于掀起了这场涌动已久的变革风暴,直击电信运营商的创新命脉。赛迪经略认为,电信运营商所申诉的信令之痛,实则是产业链地位弱化下的运营之困,而眼前的被动防御,折射的正是其创新乏力之弊病。传统业务依赖过重,主营收入节节下降。目前,国内电信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收入由话音收入、以话音和信令等基础网功能为基础的梦网模式信息业务服务收入(如短信、彩信、WAP、IVR、彩铃等-7-)、以数据业务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如掌上阅读、游戏、飞信业务、无线城市等)三大部分构成。2012年,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话音收入在总业务收入中

7、占比均超过50%,三大电信运营商中最高者甚至超过70%,收入增长点仍集中于移动语音、短彩信、专线接入等传统优势领域,行业应用业务、互联网及数据业务等业务拓展不足,业务结构失衡十分明显。实际上,业务结构的不合理只不过是国内电信行业一直以来单靠累积用户、普及话音的粗放式发展弊端的冰山一角,其最终暴露的是电信运营商的创新乏力问题。而微信等OTT业务的冲击则是给电信运营商敲响了警钟,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思维惯性积习难改,产品创新频频受挫。早在微信、米聊等OTT产品流行之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就曾试水IM软件市场。以

8、飞信为例,起初其凭借PC与手机互通、短信与消息的无缝互转等功能优势跻身第二大即时通-7-讯软件之列。然而,越来越多的活跃用户因为飞信基础功能停滞不前而转变为注册用户,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的失衡使得飞信的衰败在所难免。事实上,飞信作为电信运营商封闭思维下的产物,其生来就是以对抗互联网企业为目的,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价值仅仅在于引导用户入网,并由此导致了飞信用户体验的提升被忽视,而用户价值的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