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泥生物处理技术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

ID:27248911

大小:3.92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01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_第1页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_第2页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_第3页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_第4页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泥生物处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油田含油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史德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目录一、含油固体废物的来源三、含油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四、展望二、含油固体废物的危害一、含油固体废物的来源含油固体废物集输系统产生的油泥和油砂石油污染土壤油气分离器加热炉电脱水器好油罐原油外输一次沉降罐三相分离器一次除油罐二次除油罐过滤器回注天然气回收混凝剂絮凝剂井排来液油砂油砂含泥油泥油田地面处理典型流程油泥落地油污染土壤贮油罐渗漏二、含油固体废物的危害危害一:污染环境石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危害二:巨额罚款根据1998年7月1日实施的环发[1998]089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废矿物油已被被列入名录中第HW0

2、8项。根据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1号令”中《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不达标排放的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标准为每次每吨1000元。含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理技术分类详细技术名称物理化学方法填埋法,固化法,浓缩干化法、萃取分离法、土壤洗涤法、焚烧法、热裂解法等生物法原位:投菌法、生物培养法、生物通气法、农耕法异位:预制床法、堆肥式处理、生物反应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三、含油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历史:含油固体废物的生物修复技术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3

3、0多年来先后发展了多种修复手段与方法,在机理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都已逐渐成熟,目前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国内在2000年后已有小规模的现场实验,2007年国家“863计划”中将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生物修复技术是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清除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工程技术,是依靠细菌、真菌、高等植物甚至动物以及细胞游离酶的自然代谢过程,降解并且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技术。典型事例:1989年3月美国ExxonValdez号油船触礁,41000t原油泄漏,使阿拉斯加湾2100km的海岸线遭受污染。为清除污染,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首先在120km的

4、海岸线上进行了综合修复的尝试。到1990年,海岸的油污明显减少,生物修复成为主要措施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应用现状:欧美各国对生物修复技术非常重视,从事该项技术的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大约有近百个。自1982年以来,已利用环境生物技术治理并恢复了6000多处污染地。在欧洲,大约有30%的污染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生物修复原理OilMicrobeCO2+H2OCO2+H2OCO2+H2O微生物“吃掉”石油和其它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消化”石油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微生物释放出CO2和H2O1.2.3.微生物制剂、相关营养和通气物质调控微生物生长代谢和降解污染物条件含油固废污染物被降

5、解成为CO2+H2O生态恢复生物修复基本技术过程微生物修复技术异位修复预制床堆肥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投菌生物培养生物通气农耕生物修复分类技术分类技术名称技术路线技术缺点原位修复投菌直接向含油固体废物中加入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和营养物菌种适应性生物培养定期向受污染土壤投加H2O2和营养,刺激土著降解菌的生长氧气、营养盐的分布不均生物通气用鼓风机和抽真空机将空气排入土壤中,强迫氧化的生物降解方法受土壤结构制约农耕对污染土壤进行耕耙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施入肥料,进行灌溉只适用于渗透性差、污染程度浅的场地技术分类详细技术名称技术路线技术缺点异位修复预制床将受污染土壤以15-30cm的厚度

6、平铺于预制床中,加入营养液和水份,定期翻动充氧挖土、运输费用高堆肥在土壤中直接掺入能提高处理效果的支撑材料,使用机械或空气系统充氧堆肥效率受影响生物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加入3~9倍的水混合使其呈泥浆状,同时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鼓气充氧处理量小,工程复杂,处理费用高生物通气营养物质/水分砂砾层沥液收集防渗层污染土壤预制床法:预制床的底面为渗透性低的物质,如高密度的聚乙烯或粘土。将污染土壤转移到预制床上,通过施肥、灌溉、翻耕、调节pH,还可加入微生物和表面活性剂,使其最适合污染物的降解。堆制法示意图堆制处理法: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运输到一个经过处理的地点

7、(布置防止渗漏底,通风管道等)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并进行生物处理。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1)微生物的降解效率能降解石油中各种烃类的微生物共约70余属、200多种。一般认为,细菌分解原油比真菌、放线菌容易的多。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细菌降解原油的速度也不同。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协同、竞争、演替和捕食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石油烃类的降解速率。内因(2)污染物的组成从烃分子类型看,链烃比环烃易降解,饱和烃比不饱和烃易降解,直链烃比支链烃易降解,多环芳香烃较难降解。沥青质最难降解。外因:环境因素的影响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