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2622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张燕(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南通226399)【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行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组(52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疗效。结果:术后2周、3、6、12个月早期护理组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
2、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祌经根粘连,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粘连【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067-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其中有10%〜20%的患者是必须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康复[1]。而术后由于硬膜周围纤维化和瘢痕组织形成,易发生神经根粘连,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为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祌经根粘连的预防作用,特选取我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
3、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91例,男性60例,女性31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经影像学及相关辅助检查后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行手术治疗。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49.2±5.3)岁,平均病程(2.7±1.4)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14例患者为L3-4突出,41例为L4-5突山,35例为L5〜S1突出。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和早期护理组(52例),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基木资料各方面,差异均不明显(P〉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4、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方法为:术后卧床休息两周,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度的锻炼,主要包括奋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等,练4的幅度和次数都根据患者意愿来决定,无具体计划和规定,术后3周,在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等锻炼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腰背部肌肉锻炼以及腰围下行走练4。早期护理干预组:手术当天在患者麻醉消失后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适当增加锻炼次数;术后3d督促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让患者取仰卧位,帮助患者伸直膝关节,并背伸练>
5、』踝关节,角度为90°,然后将腿抬起来,第1周由临床护理人员协助,抬腿角度为70°,每天3〜5次,每次抬起后维持20s左谷。第2周督促患者进行主动练4,同吋进行抱膝屈髋锻炼,每天10〜20次,每次抱膝屈髋后维持3min左右,连续锻炼2个月;术后第2周开始督促患者锻炼腰背部肌肉,进行肌肉等长练4及双桥锻炼,3周后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练腰背部肌肉,练习方法可以是三点式,也可以是五点式等。同吋还可以让患者进行上肢俯撑联系,对椎旁肌肉的背伸运动进行着力的锻炼,在腰围帮助下直腰徒步行走,慢慢加大锻炼
6、强度,标准为在锻炼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疲劳。此外还应该对患者弯腰负重的情况进行冇效的预防和避免;术后半年督促患者锻炼腰背肌肉。1.3观察指标术后2周、3、6、12个月分别运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定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分值在0〜3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根粘连越轻。1.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软件处理数据,患者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1.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下腰痛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
7、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早期护理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下腰痛功能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1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比较(x-±s)组别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常规护理组(n=39)13.2±2.426.0±2.725.5±2.723.2±4.122.7±2.8早期护理组(n=52)13.3±2.128.4±3.528.3
8、±3.427.9±3.627.0±3.4t值0.1104.6285.3264.8706.031P值>0.05<0.05<0.05<0.05<0.05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在骨科临床极为常见,诱发因素为周围神经根受到突出的椎间盘压迫[2】。手术治疗在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手术会引发疤痕组织形成等,进而引发神经根等粘连,在极人程度上限制神经根活动,最终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