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

ID:27222811

大小:72.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_第1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_第2页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动静脉畸形的CTA应用价值贾祯李卫星张冰凌邢作梅郑娜(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410-01【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LIPSBmUANCE64排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CTA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6例。CTA后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并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

2、形的方法,为DSA提供有力的补充。【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后重建CTA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属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发育异常,其所形成的病态脑血管团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牛.长,在颅内血管畸形中,AVM约占90%[1],为最常见的脑血管异常。其临床以自发性脑出血为主要表现,约52〜77%的AVM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因为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危害较大。首选的检查方法是影像检查,有DSA、MRA、CTA等常用检查方式,其中DSA为AVM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C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岀现,CTA诊断AVM也显示其优势。我院CTA

3、诊断AVM16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我院自2008.2-2010.1利用PHILIPSBRILIANCE64螺旋CT诊断AVM16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4岁,男性11例,女性5例。临床症状突发头痛,伴呕吐恶心14例,已昏迷患者5例。患者经DSA证实12例,手术证实4例。1.2检查方法及设备仪器:使用PHHLIPSBmLIANCE64螺旋CT,采用层厚0.8mm,螺距2,造影剂370mg碘普罗胺注射液5.0ml/S,先平扫头部。采用定位线设定于下颂角水平,触发区域为颈内动脉,触发后延迟3

4、秒扫描,扫描范围自第二颈椎水平向上至顶部头皮。数据采集后利用工作站,通过原始图像观察,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技术,多角度观察。2、结果16例病例均经手术或DSA确诊,艽中有12例位于幕上,6例位于幕下。典型AVM(含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13例;只有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AVM3例;供血动脉主支为人脑前动脉的9例;为大脑中动脉的4例;为人脑后动脉的1例,为小脑动脉的2例。有多支供血动脉的3例,都位于幕上,两支引流动脉的8例,一支引流动脉的6例;有3支引流静脉的2例。表现脑实质内出血的12例,表现为蛛网膜下

5、腔出血的4例。3、讨论脑动静脉畸形(AVM)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常以出血、癫痫及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具冇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病男性发病率略高,发病年龄及发病体征与文献-致。常规临床上不典型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脑动静脉畸形多采用DSA检査,现在利用64排螺旋CT检查颅内血管,其无创、可以提供更薄、更精细的图像,而且工作站软件的强大后处理功能使得CTA在急诊诊断AVM及筛查AVM越来越作为首选检查。CTA采集的信息经工作站的后处理。在供血动脉显示上,CTA与DSA的符合率约为54%,其显示率

6、较低,原因总结为3条:(1)DSA的空间分辨率高于CT。(2)CTA为一次现象,通过一次显示全脑血管来判断。-其中动脉与静脉显影先后分辨欠清,容易混淆。(3)个人水平判断。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示CTA对全部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48.5%。[1]对颅内引流静脉显示与DSA或手术病例符合率约86%,明显高于动脉的符合率。大致原因:(1)引流静脉较粗大。(2)静脉多走行于表面位置上,DSA与CTA完全符合。而HCTA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而且及时可以观察周围情况、了解出血程度,脑组织受压或水肿情况,通过后重建可以很好的观察到

7、与周围骨质结构空间关系,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而且三维结构的显示,更容易使外科医师理解病变空间位置。CTA检查较DSA检查更快捷、安全。CTA检查快捷,患者从来CT室至检查结束用吋不超30分钟,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需进一步DSA检查吋患者也容易接受。整个检査成人使用造影剂约60-75ML,对肾脏影响小。DSA空间分辨率高,0前仍被看作“金标准”,它的分次、分支血管造影有利于脑AVM的供血动脉的显示和确定来源。急诊3D—CTA可代替传统DSA用于AVM的初步诊断,对DSA作为冇效的补充。参考文献[1】马睿,周存升,柳

8、澄,等.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1):19—21.[2】苏正,黄庆,张鸿祺,等.脑动静脉畸形引流特点的血管影像学分析[」].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l(2)t63—65.[3】戚跃勇,邹利光,王文献,等.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