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

ID:27211474

大小:2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土地制度每日一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土地制度(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唐朝农业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A项正确,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来看,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少,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占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2、。C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D项错误,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解题必备】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因及其规律认识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

3、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②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3.规律认识(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形式。(2)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4)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战

4、国中期,孟子曾主张恢复井田制;西汉末王莽改革虽然一度恢复井田制,但很快失败。井田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A.土地国有制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集体劳作生产效率低于分散经营D.井田制下小农无自由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道:“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全属中央政府,井田是分封制的基础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

5、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A.抑制了土地兼并B.对地主官僚有利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D.加强了中央集权1.B【解析】春秋时期以后,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生产力的发展,许多私田出现,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故本题选B项。2.D【解析】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是推行分封制的经济基础,而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B、C错误,答案为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