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

ID:27201234

大小:326.0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2-01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_第1页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_第2页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_第3页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_第4页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讲人类的侵犯与利他行为11.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2.人类的侵犯与暴力行为3.利他与助人行为21.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争论的问题。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有关人性及人类行为是由遗传或是由环境决定的争论就一直纠缠着人们。3(1)遗传因素生物学理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基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的生存,不适应的则被淘汰。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任何

2、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智力的遗传要多一些,50-80%,而一些行为的遗传性则小一些。4(2)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成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这一点已经被许多领域的心理学家所证实。文化环境:环境影响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层次是文化。与生物进化一样,文化也存在着进化的问题。文化进化是指文化特征由上一代向下一代传递的过程,它往往以社会规范

3、的形式表现出来。5(3)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遗传建构环境:Scarr认为,孩子的遗传特征与他的养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用遗传特征建构生活环境,建构有三种形式:被动型(Passivekind):父母向孩子提供遗传特质和经验,使遗传与环境不可避免地发生关系,如家里的藏书量和父母对读书的兴趣对孩子的影响。唤起型(Evocativekind):孩子在遗传基础上作出某种反应后,反应进一步强化了遗传特征,如爱笑的孩子受到的关注比消极的孩子多,而受到关注本身又会强化笑的行为。主动型(Act

4、ivekind):基于遗传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6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两个前提:一种心理或行为(比如智力分数),如果在不同的时间及情境下相一致,那它就可以归于遗传;一种心理或行为(攻击行为),如果可以通过持续强化而使之巩固下来并保持稳定,就认为它由环境决定。三种研究思路:家系研究(Familystudy):Gottesman发现在亲属当中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9—13倍。7双生子研究(Twinstudy)同卵双生子(Monzygotic)和异卵双生子(Dizygotic):前者的遗传信息是后者

5、的两倍,所以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加以估计:H2=2(Rmz-Rdz),其中H代表遗传可解释的变异,Rmz和Rdz分别代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智力相关系数。例如,同卵双生子之间智力相关为0.75,异卵双生子之间智力相关系数为0.50,则H2=2(0.75-0.50)=0.5=50%,也就是说智商差异的50%源于遗传。8收养研究(Adoptionstudy)霍恩的一项收养研究发现,从个体的角度看,孩子的智商与生母的智商相关更高,因此他认为智力的个体差异由遗传决定;同时也发现,从群体的平均智力来看,却与养父母

6、的更相似。这个结果尤其适用于生身父母智商较低的孩子。从一个不好的家庭进入一个好的家庭,孩子的智力可以提高15—20分。9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对侵犯行为的界定要注意三个方面:它必须是行为,而不是意图,尽管这种行为伴随有意图。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谁是真正的侩子手?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的,比如愤怒。2.侵犯与暴力行为10(1)人类的愤怒情绪人们为什么会愤怒?遭到他人攻击或烦扰:对待暴力的策略——以牙还牙受到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来自哪些方面?归因:知觉到的意图——有意或者

7、无意11愤怒的人会怎样做?口头或象征性攻击(82%49%);予以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59%41%);身体攻击(40%10%)。间接的攻击行为:向第三者说或诅咒(42%34%);伤害对冒犯者有重要意义的东西(25%9%)。替代性攻击:攻击无生命物体(32%28%);攻击另一个人(24%25%)。非攻击行为:平静活动(60%60%);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59%59%)。括号内前一个数字为侵犯冲动,后一个数字为实际的表现12(2)与侵犯和暴力有关的理论本能理论:弗洛伊德和麦独孤等人均认为侵犯和暴力是人的本能

8、体现,战争和暴力不可避免就是因为这一点。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生之本能,他称之为Eros,同样,人也天生具有另一种同样有力的死之本能,称之为Thanatos:它在每一个生命体内发挥作用,它致力于摧毁生命,并将生命还原至没有生命物质的原始状态。13本能理论基本上是依据理论的分析得到的,没有严格的验证。到目前为止,即找不到支持的证据,也找不到反驳的证据。比如生物学家ZingYangKuo(1961)关于猫鼠关系的研究即使证明了猫和老鼠可以成为朋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