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

ID:27192701

大小:1.99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2-01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_第1页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_第2页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_第3页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_第4页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与活动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入瑶山鳄蜥引入地选择及活动监测姓名:龙强导师:张玉霞教授武正军副教授专业:动物学研究方向:珍稀动物养殖年级:2005级摘要瑶山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Ahl)属于爬行纲、蜥蜴目、鳄蜥科,是中国I级保 护动物,已列入CITES公约附录II中,分布范围相当狭窄。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严重破坏 及人类乱捕滥杀等多种因素,瑶山鳄蜥的野外数量急剧下降,2004年调查时仅为960只左右,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保护和恢复种群的力度。引入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途径之一。2005-2007年,在瑶山鳄蜥人工繁育成功、有充足种源提供以及圈养野化的基础上,在大瑶山自然保

2、护区进行了小规模瑶山鳄蜥引入试验,旨在掌握引入瑶山鳄蜥对引入地的适应及其行为规律等动态,为后续的引入研究和种群恢复积累数据。本研究用优先选择法确定引入地;实地考察的方式对引入地的自然环境、昆虫及两栖 爬行动物资源做了调查;根据现有圈养瑶山鳄蜥种群数量和此次试验的目标确定瑶山鳄蜥 的引入数量;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望远镜全程跟踪监测引入瑶山鳄蜥的活动,收集了引 入瑶山鳄蜥日活动距离、活动区域及其洞穴等相关数据,分析了引入瑶山鳄蜥的昼间活动 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片区的实地考察,运用优先选择法确定保护区河口片区为此次试验的最佳引入地。

3、河口片区的环境特征基本符合瑶山鳄蜥生存繁衍的需要:海拔480-850m;年均温度为18℃,1月均温1.5℃,7月均温25.6℃;日照少, 阴雨天多,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3%;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盖度在65%以上;可食昆虫丰富; 人为干扰小(干扰距离>500m);河道宽度2-8m;水质污染轻,pH值为6.5。2.此次引入是小规模试验,其主要目的是监测圈养瑶山鳄蜥在野外能否生存,为后 续的引入研究和种群恢复积累数据,因此,选择了无疾病的6只圈养瑶山鳄蜥(3雄2雌 1亚成体,编号分别为M4、M8、M9、F2、F12和S11)作为引入瑶山鳄蜥的种源。 3.对陆续引入的6只瑶山鳄蜥,本文数据收

4、集时间为2006年5月2日至2007年5 月31日。期间,监测到5个个体在引入地生活1个月以上,4个个体在引入地生活6个月 以上,3个个体在引入地安全度过第一个冬天,其余失踪个体没有在距引入地50m的溪冲中找到。····4.通过对引入瑶山鳄蜥的日活动距离及活动区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活动稳定期 前,引入瑶山鳄蜥的日活动距离为7.69±7.42m(n=47),活动区域较大,瑶山鳄蜥会沿着回I····水塘游走4-5圈;在活动稳定期,其日活动距离为3.08±3.15m(n=657),个体间活动区域有 重叠,活动区域分别是F2为6.8m2,S11为6.5m2,M4为11.2m2,M8为1

5、0.9m2,F12为10.5m2。 活动稳定期前后的日活动距离经Kolmogorov-Smirnov检验,差异极显著(Z=-5.132, P=0.000)。引入瑶山鳄蜥选择的洞穴是自然洞穴,对人工建的洞穴没有利用。对其选择的洞穴测量表明:洞穴在回水塘四周均有分布,洞口朝向不一致;隐蔽程度高(>70%);洞深29.0-43.0cm;洞口距水源0-0.5m;洞口高出水面0-0.3m。5.在引入瑶山鳄蜥昼间活动时间分配中,在穴占61.02±30.56%,静栖占36.72±19.71%, 移动占1.55±0.96%,摄食占0.12±0.08%,其它行为占0.59±0.16%。经Mann-

6、WhitneyU检验, 引入瑶山鳄蜥,夏季的移动行为时间分别显著多于春季(Z=-3.149,P=0.002)和秋季 (Z=-3.473,P=0.001),静栖时间也显著多于春季(Z=-2.832,P=0.005)和秋季 (Z=-3.874,P=0.000);夏季,引入瑶山鳄蜥的捕食行为时间显著少于圈养瑶山鳄蜥 (Z=-3.764,P=0.000);引入瑶山鳄蜥晴天的静栖时间显著多于阴天(Z=-3.324,P=0.001)和雨天 (Z=-5.144,P=0.000),移动(Z=-3.270,P=0.001)和捕食时间(Z=-2.830,P=0.005)显著多于雨天,而与阴天的差异不

7、显著;在雌、雄及亚成体引入鳄蜥的活动时间分配中,雄性鳄蜥的静栖(Z=-3.341,P=0.001)和移动(Z=-4.386,P=0.000)时间都显著多于雌性鳄蜥,而与亚成蜥差异不显著。6.对引入瑶山鳄蜥活动节律研究结果显示,在春季的9:00前,18:00后及秋季的7:00前,18:00后,引入瑶山鳄蜥的在穴时间比静栖时间多;引入瑶山鳄蜥的捕食没有明显的规律,但捕食行为高峰的出现常伴随着移动行为的发生;另外,捕食行为在晴天和阴天的多个时间段都有发生,在雨天只发生在13:0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