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

ID:27175480

大小:5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_第1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_第2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课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凸透镜成像规律__课后反思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张龙飞55300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实验课,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使抽象的成像过程生动形象化,很自然巧妙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轻松课堂理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这节实验课中,我采用了实验、多媒体与实物投影相结合的组合方法。反思过后,我觉得这节课有闪光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为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实验课的技能与驾驭教学的能

2、力,对该课堂反思如下:创设问题情景阶段:先让学生用透镜纸住实验台上的透镜,让学生感受凸透镜的特点。接着让学牛.用凸透镜看近处与远处的物体,观察到不同的像;再让学生观看生活里凸透镜成像图片,感受凸透镜成像可能与物距离有关。同时让学生产生一些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想法。比如:什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如我所预设的那样,通过这些情景的创设,学生对凸透镜的相关问题、探索热情便由此而生。提问阶段:我提问,关于凸透镜成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一些学生说:想知道凸透镜什

3、么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些问题当然是我预设内的问题。但有些学生说:想知道凸透镜什么时候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什么时候成正立放大的实像,这部分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在我的计划之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我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现在看来这些“错误”问题,其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老师只要利用好它,在分析实验数据时,稍加引导就可让学生得到: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这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些都是他们通过观察提出

4、的,同时又是他们通过实验验证的。之后这些规律将会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中。猜想阶段:我让学生根据刚才所观察到的现象猜猜,凸透镜成像与什么奋关。奋些同学说:可能与凸透镜大小有关;有些同学说可能与凸透镜焦距、物距和像距有关。为了教学进度,我又把学生提出的:可能与凸透镜大小有关冋避了,所以在设计实验的吋候,没有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这个猜想,老师只要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控制焦距、物距和像距不变,改变凸透镜大小就可探究出来。改变透镜大小,可以在实验中用手遮住一部分透镜看成像情况即可。这不但可以让学生

5、学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冋吋还可以让学生知道透镜大小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和像的大小,只是影响像的亮度这一规律。就为了所谓的进度,以致于我又错过了一次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好机会。设计实验阶段: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测的物理量,选择器材,组装器材,引导学生怎样组装器材,才可把像始终成在光屏上。根据要测的物理量设计表格、确定操作过程。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有些学生不但能设计出教材方案之外的其它方案,而且还能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具体方法是:从远到近移动蜡烛,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实像吋,记下相应的物距和像距

6、;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实像吋,记下物距和像距;当光屏上接不到像,但用眼晴透过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时,记下相应的物距。课后我把这种方案和教材上的方案做了对比,发现这种方案测的物理量相对较少,成像规律更直观。事后我发现,这些都是学生本着他们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新课程倡导要解放学生的脑、嘴巴、手,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体现。进行实验阶段:通过亲临学生小组,来冋巡导,我发现这个实验最难的是:像的位置确定和虚像的观察,没冇老师的引导,很多学生在观察不到实像吋,就认为不成像,想不到要透过透镜观察蜡烛。这让我意识到科学引导

7、的重要性。分析实验数据阶段: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我没冇把同学们设计的两种方案拿来做对比,让学生评估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反思,我发现:为了所谓的进度,而被我回避了学生的“错误”问题,这些一旦被老师当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把他们生成的“错误”问题用实验“根治”,那将成为这节课的“亮点”,也是这节课最成功的体现。可是这样的好机会却被我放弃了,真是遗憾!通过以上六个环节的学习和反思,让我认识到,反思是老师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老师,不管是上实验课,还是其它类型的课,不要冋避学生的“错误”,有可能它就是我们

8、寻求不到的宝贵资源,这节课我失去了几次好机会,但同吋也让我认识到作为老师,反思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反思是一项满怀希望的活动,从事反思的人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这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基本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