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73725
大小:21.0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1
《xx届高考化学电解池复习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XX届高考化学电解池复习教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专题4电解池 第一课时 【要点扫描】 .能够根据电解装置与直流电源的连接方式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 2.能根据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以及电极材料,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阳、阴极的电极反应 3.能够根据电极反应方程式,正确说明电解过程中电极区附近及溶液中的一些定性关系。 4.理解可充电电池在放电和充电
2、时正、负极和阴、阳极的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 一、电解池的结构 、电解池的概念: 2.电解池的构造: 3、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能量转换 装置构成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 反应能否自发进
3、行 二、电解原理 、电解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阴极: 阳极: 2、溶液中离子放电规律: 电解质溶液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规律: 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阴极: 阳极: 分享:上述离子放电的规律与 是一致的。 ⑵用非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阴极: 阳极: 分享:将⑴⑵两种情况对照, 放电的规律与电极材料无关,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
4、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而 一定在电极上先放电,因此 。 3、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总方程式 练习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练习2、写出用cu电极电解AgNo3溶液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4、电解过程中电极区附近及溶液中的一些定性关系 练习3、将一张滤纸用滴有酚酞的Nacl溶液浸湿后置于表面皿上,然后在滤纸上放置石墨电极(如右图所示),接通直流电源后,试分析滤纸上两电极周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5、分享:通过此例,你认为应当如何认识电解过程中电极区附近及溶液的变化。 三、可充电电池 练习4、铅畜电池是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可充电电池,这种电池以Pb和Pbo2为电极材料,电解液为硫酸,总反应方程式为: Pbo2+Pb+2H2So4 2PbSo4+2H2o。请分析此电池的电极和工作原理。 【典例精析】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
6、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例1:⑴电解AgNo3溶液(惰性电极) 阳极: 阴极: 总反应式 ⑵用cu作阳极电解NaoH溶液 阳极: 阴极: 总反应式 解题体会: 例2:有甲、乙、丙三个串联的电解槽,如下图所示连接。其中电极c、D、E、F都为Pt片,电极G是Fe片,H是cu片。甲池中电解液为饱和食盐水;乙池中电解液为稀硫酸;丙池中电解液为硫酸铜溶液。当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 ⑴A是 极,B是 极, c是 极,D是 极。 ⑵若向甲池中加入
7、少许酚酞试液, 极附近显红色;若向甲池中加入少量淀粉碘化钾溶液,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极附近显蓝色。 ⑶G极上的现象是 , H极上的现象是 , 丙池是 装置。 ⑷E极上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 F极上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 解题
8、体会: 例3: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下面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 请分析此电池的电极和工作原理,并说明电池工作时电极周围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和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解题体会: 【反馈练习】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