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

ID:27173660

大小:79.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1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_第1页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_第2页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_第3页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_第4页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别号醉吟先生。其先袓山西太原人,后徙于下郵,出生于河南新郑,聪颖过人。他出身于“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少时“家贫多故”,怀有“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1]1095之鸿鹄大志。贞元十六年白居易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公元803年,中书判拔萃科甲等。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仕途有进退,前半生科场顺利,连战皆捷。“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衆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人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2]549然因写以“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1]1093为主题的“讽谕诗”而致令当政权豪为之“变色”、“扼腕”、“切齿”,故“终得

2、罪于文章”,遂有江州之谪。后半生因“换尽旧心肠本”而选择了“不住朝廷不入山”的所谓“中隐”之路,基本过上了“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3]249-250的生活。白居易所处的年代是,社会矛盾尖锐,较之安史之乱时却也相对稳定的唐朝中期,他本人曾在地方与中央为官,虽小有挫折,却基本顺利。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人重写实,尚通俗,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通俗易解,广为流传。有“诗魔”与“诗王”之称。目前,学术界对于白居易的诗歌思想和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于白居易诗作中渗透的教育思想有所忽视。笔者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白居易

3、的教育思想,并从中映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教育思想探析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别号醉吟先生。其先袓山西太原人,后徙于下郵,出生于河南新郑,聪颖过人。他出身于“世敦儒业”的小官僚家庭,少时“家贫多故”,怀有“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1]1095之鸿鹄大志。贞元十六年白居易擢进士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公元803年,中书判拔萃科甲等。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仕途有进退,前半生科场顺利,连战皆捷。“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衆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人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2]549然因写以“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1]1093为主题的“讽谕诗”而致令当政权豪为之“变色”、“扼腕”

4、、“切齿”,故“终得罪于文章”,遂有江州之谪。后半生因“换尽旧心肠本”而选择了“不住朝廷不入山”的所谓“中隐”之路,基本过上了“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3]249-250的生活。白居易所处的年代是,社会矛盾尖锐,较之安史之乱时却也相对稳定的唐朝中期,他本人曾在地方与中央为官,虽小有挫折,却基本顺利。白居易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人重写实,尚通俗,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通俗易解,广为流传。有“诗魔”与“诗王”之称。目前,学术界对于白居易的诗歌思想和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于白居易诗作中渗透的教育思想有所忽视。笔者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5、的基础上,探讨白居易的教育思想,并从中映射出诗人关怀教育的伟大情怀,对当今的教育事业也有所裨益。一、性习论白居易于公元800年2月14日在高郢榜下擢进士第。在《省试性习相远近赋》中,他以“君子之所慎焉”为主旨,对“性”与“习”进行了颇有见地的阐述。他首先认为“德以慎立,性由习分”,“原夫性相近者,岂不以有教无类,其归于一揆?”由于“性”相近,人们就归于一类,然而,由于习相远,条件和途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习相远者岂不以殊途异政,乃差之千里?”人们在“习”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是有原因的,“俾流遁者,反迷途于骚人,积习者,尊要道于君子”,正是由于尊道才使人们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

6、道不是先天而生的,“圣由志学,必切问而近思。在乎积艺于黍累,慎言行于毫厘”。所以道的目标境界有赖学习与探讨并且在平日的言行中养成。很显然,在“性”与“习”这一传统的教育哲学的范畴问题上,白居易追寻战国后期思想家荀子,重视后天的学习与交往,但又不乏对精神心理的主体因素给与关注,丰富了孔子的人性论观念。对于如何才能使“习”更为经济有效,白居易提出了如此的看法:“如得其门,志弥笃兮,性弥近勿谓习之近,循迹而相背重阻,勿谓性之远,反真而相去几许”。这种情况就好像“一源派别,随混澄而或浊或清;一气脉分,任吹煦而为寒为暑”。所以,学习首重立志定向,掌握津要,重视发挥学习者的个性心理。成功的学习者感知

7、考释、致思领悟都应有章法、循阶段,而不是随性放任。“是以君子稽古于诗习之初,辩惑于成性之所”。但是“性者中之和,习者外之徇。中和思域驯致,外徇戒于妄进”,如果人们不遵守学习的顺序及合理方法就会适得其反。“非所习而习,则性伤,得所习而习,则性顺”。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交织,习与性成。因此,要着眼于在学习经历中心性健全及道性修养的提升。“圣与狂,由乎念与罔念,福与祸,在乎慎与不慎”。另外人们还要具有认识的工具及方法,不是随波逐流,任人牵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