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49941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讨赵永玉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5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较适合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木”的思想,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平等、自主、合作学习,利于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中确
2、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素养提升是目的。一、“任务”的设计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生以任务完成与否为教学目标达成的标志。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XP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和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组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任务。案例一:在“格式化文档”一节的教学中,可将任务设计成:任务1:找岀对选定字符进行格式设置的不同方法并展示;任务2:找出对选定段落进行格
3、式设置的不同方法并展示;任务3:对桌面给出的文档进行“字体字号颜色”、“首行缩进2字符”、“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1.5cm”设置并演示;任务4:使用“边框和底纹”命令编辑桌面给出的文档并演示。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开放性和可检测性,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直观地了解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二、“任务”的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的实现依赖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能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方法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特色在于主张合理利用任务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
4、行创造。案例二:在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应用”这-模块后,教师可设计一个能够综合运用该模块知识的任务一一“制作班级电子板报”或“为自己的母亲制作独一无二的贺卡”。这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很好的设计灵感,有扎实的电脑操作技术,奋和谐的色彩搭配能力,收集丰富材料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个人行动和同伴合作。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召集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开会,布置任务,明确要求。组长再召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立板报(或贺卡)主题,小组成员根据个人兴趣、特点、能力,领取具体任务(设计板报方案、搜集
5、素材、加工素材、编辑文字、设计版面等)进行前期准备。2.合作探究。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材料和设计方案,课上进行机上操作。教师通过教师机浏览或通过走到学生中间巡视,把握课堂节奏。如果学生奋创意上的争执或操作技术上的难题,教师可参与到小组学中与学生共同交流研究,给予适当指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或替学生操作。3.展示评价。各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做必要的说明(设计意图、体现主题及亮点等)。各组展示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要采用小组自评、互评、
6、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评价吋主要从作品效果来评价,引导学生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与建议。教师评价吋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更应注重学生创作的过程性评价,总结、分析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要多指出每组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使每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团队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求同存异,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中共同学习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还有利于学生间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
7、神,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实现。三、教师的作用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如下。1.任务和教学情景的设计者。教师分析教学0标,制定包含教学内容的任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2.学生学^」的合作者。教师是学生学AI的伙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3.任务的评价者和课堂教学的监控者。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需要教师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课堂的秩序和进程需要教师的把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适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主
8、动学习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为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安全的教学环境,能促进一种“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方式的建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真正推进重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