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

ID:27082816

大小:325.32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8-12-01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_第1页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_第2页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_第3页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_第4页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 一、古汉语虚词概说第一,掌握古汉语虚词的作用 绝对量:《古汉语虚词通释》收549个;【副364个,介77个,连85个,助70个,叹23个,代58个,助动23个,不定数3个】相对量:《韩非子》10.8万字,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虚词。 之——5248次,占1/80; 而——3096次,占1/35; 也——2940次,占1/37; 以——1897次,占1/57; 则——1349次,占1/80; 于——1290次,占1/84;……2、古人遣词造句,虚词更重要。 刘淇《助字辨略》序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

2、,虚字其性情也。盖以文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唐)刘知几《史通·浮词》中说:“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以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宋稗类钞》载欧阳修《昼锦堂记》原文:“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两个“而”字乃后加)第二、古汉语虚词的特点与研究1、由少到多,来源不一王世舜《尚书译注》说:“和《左传》《国语》不同,《尚书》不用或很少

3、用‘也、乎、哉’一类的文言虚词,而这些文言虚词则是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的。运用这些虚词,不仅可使语义明确,而且也可使句子琅琅上口,显得通顺流畅。《尚书》中不用或很少用这些文言虚词,所以显得非常拗口。”如: “古【者】我先后既【已】劳乃祖乃父,【则】汝共作我【之】畜民。【若】汝有戕则在乃心,【则】我先后【必】绥【于】乃祖乃父。【若是,则】乃祖乃父乃断弃汝,【而】不救乃【之】死。”虚词来源有三:一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乌,孝鸟也。——借为叹词。 焉,焉鸟,出于江淮。——借为合音词,“于之”。 而,頰毛也。——借为连词。 则,等划物也

4、。——借为连词。二是实词虚化。如:为,役作。——介词,替,给; 益,水溢出。——副词,更加,越发。 颇,头偏也。——副词,偏颇。 本,植物下基。——原来,本来。三是通用假借。如: 徒、只、但、特、独(仅独副词) 若、汝、而、乃、尔(第二称代词) 不、弗、毋、无、亡、勿(否定副词) 何、曷、胡、害、阖(疑问代词)在通用假借过程中,方言变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收集西周162器,列国164器,其中用“女(汝)”字137次;用“尔”字6次,只限于齐、晋之器,可见“尔”是方言词。特点之二,一词多类,一类多

5、能。如: 之(1)代词;(2)助词;(3)连词; 以(1)介词;(2)连词;(3)助词; 而(1)代词;(2)连词;(3)助词; 所谓一类多能,指一个词在一类意义中,有多种含义。 如:“而”当连词用,可分别表示“并列、转折、因果、假设、递进”等诸多关系。古汉语虚词的研究 (一)、辞训式的研究; 第一种,训诂方法。如:(1)“何则,何者,何也、是何也、是何、何哉、何以、何如、如之何、此皆文中自问之辞,所以引起下文来”(卢以纬《助语辞》)(2)“能不、能无、能勿、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袁仁林《虚字说》)(3)“《论语》仁者虽告之曰

6、‘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虽告之曰犹云若告之曰,亦假令之辞也。”(刘淇《助字辨略》)这种方法源远流长。《墨子》:“或也者,不尽也。” “假者,今不然也。”《尔雅》:“朕、余、躬,身也”。“粤、于、爰,曰也。”《说文》“乎、语之余也。” “兮、语所稽也。”“者,别事词也。” “宁、愿词也。”“乃、曳词之难也” “皆,俱词也。”……第二种,语法的方法吕叔湘《文言虚字》; 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第三种,虚词来源的研究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第四种,历史比较的方法如:丁声树:释弗不;四,掌握古汉语虚词的方法 第一、三定:定性【词性】、 定

7、义【语法和词汇意义】、 定用【在句中的用途,翻译】第二,分析比较,舍同求异。 第三,突出重点,解剖麻雀。【最常用的30~50个】第二节古汉语代词的用法及特点 一,人称代词的用法(一)第一人称代词:《尔雅·释诂》:“卬、吾、台、予、 朕、身、甫、余、言,我也。”《尔雅·释诂》:“台、朕、赉、畀、 卜、阳、予也。”例证:(1)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匏有苦叶》(2)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尚书·汤誓》(3)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离骚》(4)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韩非子》(4)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葛覃》(5)我躬不阅,遑恤

8、我后。《谷风》结论: “我”字用法最全,时间最长,最为稳定。 “余”字最初作主语。 “吾”最初用“鱼”,金文用“”;《尚书》用“吾”二次。《诗经》不用吾字。春秋之后,“吾”的使用范围扩大。可作主语、定语、兼语,宾语等;如: (1)如有政,虽不吾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