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067418
大小:7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30
《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 企业筹资方式第一节 企业筹资概述 一、企业筹资的分类 1、按照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 短期资金:使用期限短于一年 长期资金:使用期限超过一年 2、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分:所有者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 所有者权益资金是企业自有资金,属于长期资金;负债有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之分。 二、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 (一)筹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和通道。我国企业目前筹资渠道主要有: 1、国家财政资金:国家财政拨款资金,国家直接投资,国家税前还贷; 2、银行信贷资
2、金:企业负债资金的主要来源;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比如来自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 4、其他企业资金:企业之间相互投资以及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 5、居民个人资金: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6、企业自留资金:通过企业经营获利留存 (二)筹资方式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3、利用留存收益 4、向银行借款 5、利用商业信用 6、发行公司债券 7、融资租赁 其中,前三种筹资方式属于权益资金筹集,后四种属于负债资金筹集。 (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对应关系 参见教
3、材P49.表3-1。 对于该表格,我们需要掌握两点: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是同一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取得。 三、企业筹资的基本原则 (一)规模适当原则 (二)筹措及时原则 (三)来源合理原则 (四)方式经济原则 四、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 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 (一)定性预测法 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的方法。 特点:主观经验 适用范围:通常是在企业缺乏完备、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采用的。
4、(二)定量预测法 主要掌握比率预测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1、比率预测法 依据一定的财务比率进行预测,在众多的财务比率预测中,最常用的是销售百分率。 销售百分比分析法 假设前提:企业某些资产和负债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百分比关系。 销售百分比法的基本原理 某项资产(或负债)预测值=预测销售收入×资产(负债)占销售收入百分比 销售百分比法应用的依据是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要点:资产为企业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资金的来源。 预计资产>预计负债+预计所有者权
5、益 表明企业资金占用多于资金来源,因此企业需要从外部追加资金。 需追加的资金=预计的资产-预计负债-预计的所有者权益 或者可以参照教材P53.的公式(从增量的角度考虑) 外界资金需要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计算外界资金需要量的基本步骤: (1)区分变动性项目(随销售收入变动而呈同比率变动的项目)和非变动性项目 通常变动性项目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性资产 非变动性项目有: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固定性资产 在考试时一般会告知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性项目,那些属于非
6、变动项目。 参照教材P51.[例1] (2)计算变动性项目的销售百分率=基期变动性资产或(负债)/基期销售收入 参照教材[例1] (3)计算需追加的外部筹资额 计算公式: 外界资金需要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资产=增量收入×基期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增加的负债=增量收入×基期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对于增加的留存收益,应该采用预计销售收入计算,并且《公司法》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当期实现的税后利
7、润的10%计提法定公积金,5%计提法定公益金,所以销售留存率不会小于15%。 参照教材[例1] 例题:ABC公司×1年的财务数据如下:项目金额(万元)占销售收入(4000万元)百分比流动资产4000100%长期资产(略)无稳定的百分比关系应付账款40010%其他负债(略)无稳定的百分比关系当年的销售收入4000 净利润2005%分配股利60 留存收益140 假设该公司的实收资本始终保持不变,×2年预计销售收入将达到5000万元。 问: 1、需要补充多少外部融资? 2、如果利润留存率是10
8、0%,销售净利率提高到6%,目标销售收入是4500万元。要求计算是否需要从外部融资,如果需要,需要补充多少外部资金。 解: (1)增加的资产=1000×100%=1000 增加的负债=1000×10%=100 股利支付率=60/200=30% 留存收益率1-30%=70% 增加的所有者权益=5000×5%×70%=175 外部补充的资金=1000-100-175=725 (2)增加的资产=500×100%=500 增加的负债=5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