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

ID:27060692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_第1页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_第2页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_第3页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_第4页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过情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论文摘要:情境教育的课堂心理场的变化规律是“问题场——情景场——情境场——意境场——意向场”的交互叠加。我曾对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途径作了相对应的预设,基本逻辑过程是:动机——氛围——体验——思考摘要:情境教育的课堂心理场的变化规律是“问题场——情景场——情境场——意境场——意向场”的交互叠加。我曾对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的途径作了相对应的预设,基本逻辑过程是:动机——氛围——体验——思考——应用(学习方式的改变)。预设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教师的教学规律,尤其与课堂教学各个心理场的转换相吻合,有利于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词:小学

2、数学情境教学创新思维通过五个教学心理场的转换过程,我对创新素质的创新动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志等各要素进行了激发和培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情境教学心理场,不仅为小学数学课的创新素质培养提供了成功经验,也为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表征,同时为情境教育在小学数学领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迫切地探个究竟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体积”

3、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容器,然后把一块不规则的石块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要求学生求出这个石块的体积。学生兴趣很高,但一时又说不出答案。有学生问:“有没有计算这个石块体积的公式呢?如果知道了公式,只要找到公式中未知的量,不就可以求出石块的体积了吗?”听到这话,我马上补充:“没有计算石块的体积公式,我们就不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一时被这个问题噎住了——不知石块体积公式,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学生马上议论纷纷,争相想办法。不一会儿,有的学生提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求出石块的体积,但是我们可以先求出水的体积,只要把长方体容器中水面上升的体积求出来,石块的体积

4、也就求出来了。我接着问学生:“那水面上升的体积怎么求呢?”经过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再量出长方体容器的长和宽后计算体积。正当学生为此感到高兴时,我又问:“那水面上升的高度怎么测量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道:“先记录好原先长方体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再测一下石块放入后水面的高度,然后把这两个高度减一减即可。”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算法后,我马上又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求石块的体积呢?”学生马上又开动脑筋:分别求出放入石块前后水的体积,再减一减即可。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

5、高。根据这一特点,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乐于探究。如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我创设了一个找工作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时,出示一则招聘广告:某超市招收工作人员若干名,月平均工资1000元。李叔叔看到这份招聘广告后决定去应聘,超市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经理3000元、副经理2000元、员工A900元、员工B800元、员工C700元、员工D650元、员工E600元、员工F600元、员工G600元、员工H600元、员工I500元。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数据,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帮李叔叔分析这样两个问题:1.经理所

6、说的超市员工平均工资1000元能真实反映员工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2.你认为用哪个数表示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比较合理?通过分析、交流,学生会发现中位数650元和众数600元都能表示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最后追问学生:如果换作你找工作,有了今天的学习,你会怎样去了解工作报酬?通过这种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学生不仅能很好地解释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而且能感受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三、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

7、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课前布置学生人人动手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课间学生小组合作拿出一个土豆,然后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切出一个平面,再用手摸一摸切的面,这样学生就对面有了真正的认识;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做棱;又让学生在两个面的另一端再切个面,形成三个面相交,这样就得到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就叫做顶点。这样让学生初步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意义。而后又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学具观察,小组合作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