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有关从cpi浮动看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关从CPI浮动看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策略1CPI指数上涨原因及其整体走势中国的CPI指数是依据目前居民家庭消费项目而构成的。按食品、烟酒及其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交通与通信、娱乐和教育文化和居住这主要几项及相应的服务价格来平均计算的。从这几项指数来看,上半年CPI的上涨主要与食品价格上涨有关。CPI涨幅最高的是5月和7月两月,也是食品涨幅最大的时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CPI计算中,食品价格所占的比重也最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必定会给CPI指数带来直接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对比和推算,就上半年5月份来看,CPI涨幅为3.1%,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就占
2、到整个CPI涨幅的71.0%;而7月份CPI3.3%涨幅中,食品价格占到了CPI整个74.2%。其次,在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也带来了居住类物品和服务行业价格的上涨,导致上半年CPI持续走高。在同样5月份和7月份CPI指数最高的两月中,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涨幅为5.0%和4.8%,仅次于食品价格。这项指数本就在我国CPI计算中占10%的比重,按这一标准计算,其在5月和7月CPI的整体涨幅中分别占到16.1%和14.5%。上述所分析两项加和占5月河7月CPI指数整个涨幅的87.1%和88.7%,可见比重之大,影响之深。2010下半年CPI指数依然居高不下,其最大的压
3、力主要来源于形势欠妥的农业生产,从八项CPI权算指数来看,依然是食品和居住价格对CPI影响很大。与9月份相比,目前24种农业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11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有近80%食品价格上涨。从12月颁布的CPI走势图来看,下半年9月到10月之间CPI有趋平现象产生,11月到12月CPI指数继续斜向攀升,这个现象不仅与上一季主流推断CPI指数先高后低的状态背道而驰,且开始预警我国经济形势的二次探底。2CPI指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2010年九月份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CPI指数的上升农产品物价80%上升,其中
4、黄瓜和西瓜的涨幅最高。CPI指数过高比较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缩水,居民的购买力也就跟着下降,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下降。CPI指数的上升,也就意味着农业成本的投入加大,工业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也就必然上升。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仅仅是CPI指数上升了,而PPI指数(工业品物价指数)下降,不变或略微上升,则会导致生产者利润上升,从而促使他们扩大生产,社会供给也就增加了,在市场的调节下,物价会下跌,CPI会自动回落。对于商家和企业等经营者来说,过高的CPI指数,导致了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如果生产者不对其增加让利幅度,而是根据市场调节的物价进行销售,那么可
5、能会出现经营者的大幅度亏损。因此,CPI指数的上升,也随之带来了更进一步的物价上涨,对CPI的宏观调控,是遏制由于物价过度上涨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重要手段。CPI指数下降会使我国消费品物价下跌,促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购买产品,所以整体的社会购买力也就提升了。当然,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危害,和其过度上升相反,CPI指数下降对产品生产者就会产生不利影响,生产者的利润直接降低,导致生产积极性受挫,因而减少供给,从而使得其减少工人雇用量节约劳动成本,社会的失业率就会上升。对于商家或者企业等经营者却是有利的,大众的购买力上升了,带动了产
6、品的销售,直接促使销量增加利润增长。但与此同时间接导致政府税收的增加,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3关于宏观调控策略的几点思考CPI指数的走高与价格问题关系紧密,价格大范围的浮动是CPI变化最明显的标志。下半年我国各类物价水平居高不下,辐射范围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人群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我国下半年宏观调控策略着力点主要在于加大对价格控制的力度,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一个社会的稳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有效控制[1][2]下一页物价水平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平衡劳动分配和居民收入问题。3.1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困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农业生产受
7、到自然灾害和不利条件的影响,生产问题已经导致24种农产品的大幅上涨,成为CPI走高的一大因素,也是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大问题,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与我国近两年来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严重的客观事实也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其他由于08年金融危机和我国常年不稳定的宏观环境带来的后危机影响一方面使得CPI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CPI问题又使这些问题也更加凸显。3.1.1经济刺激政策。目前呈现出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现状,如要维持经济高增速,政府的刺激政策应加大力度,但由此又加大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若政府宏观调控将刺激政策退出,又会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局部地区经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