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

ID:27019808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张利张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11-02【摘要】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种方法,木文收集了近5年来中丙医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概述了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与针刺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偏头痛中丙医文献资料1病因病机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

2、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plUSmn;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2]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乂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3]则认为内

3、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2临床治疗2.1—般治疗注意休息,对于木病发作轻者,及早给予退热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有恶心呕吐者,给予止吐剂;适当给予少量镇静剂可加强镇痛效果。2.2预防性用药对于木病发作较频繁者,应预防性给药,以减少发作次数和减轻发作的程度具体药物如三环类的苯噻啶;β受体阻滞剂类的心得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的心痛定、尼莫地平、西比林;前列腺素抑制剂类的阿司匹林等等,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药。2.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

4、,“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1],辨证审因后,喻氏[2]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3]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

5、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著,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为95.65%。陈氏[4]对偏头痛的体会是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自拟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谢氏[5]亦认为偏头痛属“久痛入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8例,组方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现代药理作用,也符合了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邓氏[6]取半夏白术天

6、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研究者结合中医“久病多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观点,藉此方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偏头痛,临床有效率为93.8%。张氏[7]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览、丹参、延胡索、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取四物汤滋肝阳血,钩藤、夏枯草等平肝风,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升,头痛可自消除。2.4针灸治疗2.4.1体针针灸应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在临床

7、上很多见,于氏[8]用一组基本穴处方:百会、率谷、头维、风池、太阳、阿是穴;再按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成4种证型进行配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基本穴处方加悬颅、颔厌、阳陵泉、行间、内庭;痰浊上扰型:基本穴处方加上星、丰隆、阴陵泉、中脘,冇热象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基本穴处方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气滞血瘀型:基本穴处方加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常规针刺,留针30min,其间停提插捻转手法,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例,总冇效率91.7%。杨氏[9]以腹针配合辨证取穴,主穴为:中脘、阴都(患侧)外关(患侧)足临泣(患侧);配穴据辨证,外感加风池、合谷,肝胆火盛加行

8、间,气血不足加气海、足三里,痰湿中阻加丰隆、阴陵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