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ID:2700157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_第1页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_第2页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_第3页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_第4页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隐”、“士”的解读,挖掘隐逸文化的内涵。同时阐述隐逸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所呈现的各种特点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联系。最后,对苏州名园进行分析与鉴赏,对其存在的隐逸文化思想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同时也为以后中国园林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中国4/vie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隐逸  1.“隐士”的解读  “隐”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隐的主体出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出世文化、隐居艺术是古代集权政治制度

2、的副产品。《周易》曰:“天地闭,贤人隐”,《论语》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正统”的隐,老子曰:“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庄子隐的情绪更强烈,并将个人人格提高到至上的地位来对抗专制集权制度。因为老、庄的隐有深意,故称为后来隐士的领袖和标志[1]。  “士”最初是指武士,职能是“执干戈以卫社稷”,居于国(都市)中,有统驭平民的权力,时称“国土”。随着新的文化载体的“士”的出现,中国的文化学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构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的局面。“士”以其独特面貌出现于其他社会群体面前时,随即萌发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风节操守

3、意识和“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尽管各家之“道”各不相同,但在承担特殊使命的意识上,并无二致。  “士”之“道”伸,志难展,精神上的苦闷引起了对自由王国的向往,《论语》中出现了“避世之士”及“逸民”、“隐者”等隐士,他们作为“士”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的是隐士呈现出两种主要价值取向:一种是因看不惯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他们以隐居为目的,不问政事。其中也有三类人:一类是认为在天下汹汹之时,“避人”不如“避世”,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明哲保身。二类隐士如伯夷、叔齐,是信守正统,反对变革,为维护自己的“道”而隐居。第三类隐

4、士以庄周为代表,粪土往后猛烈地抨击社会,创造文化,代表了文化道义和良心,属于抱志守道者。另一种隐士是隐为手段,达到出仕的目的。隐居是为了择贤君而达其志的,姜尚为其代表[2]。  2.隐逸文化内涵  隐逸文化一般具有两个部分最主要的内容,其一为其主导思想的老庄哲学,这一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与主张积极入世的儒家学说构成了相互平衡的关系,并且长期对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志向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通过崇尚隐逸文化和老庄哲学而保持士人的独立品格和精神自由,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二与老庄的哲学宗旨相呼应的,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己具体的

5、生活环境和审美环境富于自然气息、远离权势尘嚣。  隐逸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是极其明显的。为道家者逃避现实,无为思想,功成身退;为佛者万念俱空,随遇而安、无心进取;为儒者建功立业不成,独善其身亦难。在世上造成极其明显的消极影响:缺乏斗志、委曲求全、独善其身实质上是明哲保身。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仕途遭遇、生活追求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消极文化观念的缩影。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楷模范仲淹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对当时知识分子来说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而已。园林主人虽然离开官场,走进为自己构建的小天地,但是始终摆脱不了社会生息、尘

6、世的诱惑。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复杂的思想成份,使他们真隐难为,最后只是一个精神上的隐士。小小的园林,实质就是一个充满对立统一的退隐文化现象聚焦点,其真实的内涵是:园林主人超脱和难以超脱的矛盾;园主追求自我完善与外世不完善的矛盾;园主人生观上积极进取与客观政治环境不谐调的矛盾[3]。  3.隐逸文化的发展历程  3.1秦汉士大夫人格理想  从先秦诸子、汉博士从事阐扬先秦文化的纯文化工作,汉代的循吏则通过为官行政的条件,努力推阐文化。汉后士大夫的人格理想无不以汉这种循吏为基础,一方面希望创造事功,另一方面,他们渴望圣王之教推广开来,教化众生,这

7、就是内圣外王的人格。  两汉时代,士大夫经历过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隐退心路历程。西汉士大夫以“悲师不遇”为抒情主题,感叹自己未能遭遇历史的机遇;东汉则以知命求解脱。党锢之祸促使了隐逸文化精神气候的形成,于是,丘园、山林、归田园、渔钓成为了文人的狂热追求。  3.2魏晋隐逸文化  到了魏晋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儒家经学逐渐解体,老庄的道家四喜那个为当时许多文人指出了一条达到心理平衡的道路,魏晋时期的这种高涛遁世的隐逸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企图通过归复自然以求得洁身自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

8、种思想有着否定黑暗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自然清醇的山水诗文和萧散简远的山水画与山水园林相互融合,中国古典园林成为诗画艺术裁体也起源于此,园林开始讲究意境的创造,从写实开始向写意过渡[4]。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