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L.编辑。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入,各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数量占了相当的比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解决的任务之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资助方式,资助内容。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方式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不断重视,其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另外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正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2、。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研究高职教育的现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认真思考发展对策,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是在国家财力不雄厚、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刚刚步入小康阶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能跟不上规模扩大的速度。高校贫困生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地区,大多数院校都存在贫困生数量较多现象,而且贫困生数量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比例,关注并扶助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主要资助方式 高
3、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方式有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生活补助等。 (1)奖学金资助。它是资助政策中一项主要内容,也是能够大力度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各个学院除了国家设立的奖学金,还在学院设立了许多种专项奖学金,专业奖学金。 (2)国家助学贷款。现在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能体现资助学生的作用,又能部分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既能解决求学者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学费需要,在他毕业后,又可以利用其较高收入中的一部分来偿还国家和社会为其负担的教育费用,有助于实现成木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平衡。 (3)国家助
4、学金。国家助学金资助属于直接资助,是贫困生主要的资助方式之一,涉及面广,约占到总人数的35%左右。 (4)勤工俭学。属于间接资助,通过学校开拓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5)减免学费。贫困大学生无法缴纳学费,学校给与一定的学费减免。 2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的资助工作,我国政府和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压力逐渐增强,我国目前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中还存在各种资助配比不合理、助学贷款资助未达到预期规模、助学贷款资助办法还不健全等宏观
5、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目前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有以下具体问题。 2.1奖学金的设立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不具备助困的特点 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比较高额的奖学金,用以奖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贫困生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奖学金,将是学业和经济的双丰收。因此,我国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奖学金被放在了首位。实际情况是,能拿到高额奖学金的贫困生虽然也有,但比例很小。据我院2007~2008学年对获得奖学金的学生的统计,贫困生拿到奖学金的只占30%,这倒不是因为贫困生学习不努力,而是因为与城市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培养不同,在很多方面都相对处于弱势,需要一
6、个较长时间的追赶过程。贫困生经过刻苦努力,虽然也有一部分脱颖而出,成为班上的拔尖者,拿到了高额奖学金,但绝大多数与高额奖学金无缘。另外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虽然金钱很重要,但高额金钱的作用也不总是积极的和万能的,有时反而使人丧失自我,失去本真。我们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作表面化、教条化的理解。高额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是可能的,但可能性并不等于必然性。在其现实性上,教育体制的改革才是激发动力、培养人才的根本之路。 2.2国家助学贷款可以缓解学费压力,但是名额有限,规范性不强 我国现行的学生贷款制度主要用于弥补学生学费之不足,但是,随着收费制度的深化改革,现行贷
7、款制度的不足与缺陷越来越明显,其资助面和资助力度远远达不到贫困学生的要求。最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使贫困生们看到了希望,社会各界把它看成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法宝,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很大的进展,许多高职院校拿到贷款的学生仅占申请贷款学生总数的5%。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配套。现在的银行大多都属于风险自负的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也是一种长期的无担保信用贷款,学生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地,银行担心无法收回贷款,担心不但收不回利息,甚至本金都难以收回。因此银行采取了表面上热情,实际上冷漠的态度,导致了助学贷款进展缓慢的局面。现在还推行了生源地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