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

ID:26993990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_第1页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_第2页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_第3页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_第4页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胆汁返流性胃炎之胆胃同病说浅析【关键词】胆汁返流性胃炎胆胃同病发病机制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1胆胃在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  1.1胆胃生理上相互协调  

2、1.1.1胆胃协同,腐熟水谷祖国医学认为,胆胃同属中焦,“中焦如沤”,二者共同参与消化吸收。《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即为通过肝胆的疏泄功能,才能保证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增强胃的受纳腐熟功能,使水谷化成精微,以供后天之需。《医学求是》亦云:“少阳为中气之枢纽,枢轴运动,中气得以运行”,即言明了脾胃气机升降是否协调,主要在肝胆之疏泄功能。同时脾胃气机升降对肝胆之疏泄亦有较大的影响。现代医学也证明,食物经胃通向十二指肠,胆总管亦开口于十二指肠奥狄氏括约肌,使胆汁下行进十二指肠,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3、。  1.1.2胆胃同主气机通降肝胆脾胃同居中焦,其中肝脾性升,胆胃宜降,以斡旋气机。正如黄元御《四圣心源》云:“木生于水,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可见胆胃之顺降乃是生理功能正常的体现。  1.1.3少阳胆火助胃土温润胆属少阳,少阳胆火是少火的一部分,少火生气,充斥表里,温煦周身。中焦如沤,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脾胃受少阳之气其方能取汁变化而成为血。同时少火之生发亦受胃气之资助。人无胆气则生机停废,人无胃气则化源绝断。《血证论》云:“且胃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上升于胃,胃土得其疏达,故水谷化;亢烈,则清阳遏郁,

4、脾胃不和。”胆之于胃,一是生及之开端,一是后天之根本。  1.1.4经络分布祖国医学认为胆属少阳经,其经脉走向从耳前经过,行之侧身,通过横膈络肝属胆,分支出于少腹两侧及腹股沟部;胃属阳明经,其经脉走向较复杂,但亦从耳前经过,通过横膈络脾属胃,分支通过脐旁亦进入少腹。所以两者在耳前及少腹部相互交会重叠,因而其运行的气血阴阳可以相互贯通。  1.2胆胃病理上相互影响  1.2.1胆病及胃、胃病及胆《灵枢·四时气》曰:“善呕,呕有苦,常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指出本病病机为邪在胆,而逆在胃。《伤寒论》

5、谓少阳病“默默不欲饮食”即系指胆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上胆道疾病患者常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胃失和降的症状。张介宾谓:“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使也”《素问·气厥论》曰:“胃移热于胆”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阻中焦,影响肝胆疏泄功能。  1.2.2胆胃同病张锡纯曰:“戊土不降,甲木失根……胆胃上逆,木土壅迫,此痞满、噎膈所由来也。”《四圣心源》又云:“肝气宜升,胆火宜将,然非脾气之上逆,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指出肝胆之疏泄功能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脾胃的气机升降又影响着肝胆疏泄。病理上可表现为肝气郁滞,胆失疏

6、泄,横逆犯胃,以致胆胃同病,临床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等,胆汁返流性胃炎即属此类。在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及  2胆胃不和,胆胃同病是本病的重要病机胆胃生理相通,病理相关。若胆胃失于谐和,一方面邪在胆,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另一方面,脾胃功能失调之际,肝胆乘之侮之,出现肝不随脾升,胃不随胆降。二者均可产生胆胃不和,胆气上逆于胃,而见胆汁返流入胃。  2.1情志失调,胆胃疏降失常肝主疏泄,肝胆相合,条达气机。若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胆附于肝,肝气逆动,引动胆火,胆气外溢,上迫于胃府,蛊惑胃气,逆气上冲,致胆胃不和、胆胃同病。胆

7、邪(热、湿热、郁火)逆乘于胃,胃失和降,则见纳呆、嗳气;胃气引胆汁上逆,胆味苦,循经上蒸而致口苦,甚者见呕吐苦水;胆邪犯胃,郁滞胃府,血脉失和,脉络受损则见胃脘疼痛。如胃镜下常见有胃粘膜肿胀、充血、糜烂或溃疡形成;邪热灼胃伤津,或肝胆火热郁蒸则见烧心、泛酸,胃镜下表现胃液色黄粘稠或絮状胆汁斑块附于粘膜表面。治疗应重在疏肝利胆,给胆汁以出路,使肝胆疏泄条达,胆汁排泄畅顺,则胃府通降功能正常,所谓胆利则胃和。  2.2中气不足,土虚胆乘禀赋不足、长期劳累过度或病后体虚,导致中气不足,脾虚无权履转输之功,胃虚不能司和降之职,升降摄辖无权,胆不能受气

8、而虚,虚火上炎,引动胆汁上溢于胃。病机为木虚胆乘,亦属胆胃不和、胆胃同病。如《长沙药解》云:“甲木之升源于胃气上逆,胃气上逆源于中气之虚”。气虚或浊邪阻滞,气机升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