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92819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6例临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癌的老年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6例均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既往有乳头溢液病史,16例术前均行彩超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考虑乳腺占位、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头状瘤病,其中9例伴不典型增生。结论: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最常见症状为乳腺肿块,术前行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检查确诊率较低,仍需要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关
2、键词】乳腺;乳头状瘤;乳腺钼靶检查;老年乳腺的多个中小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常呈乳头状增生,形成具有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这种形态学改变被称为乳头状瘤病[1]。乳头状瘤病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一种常见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以中青年妇女多见,患者多表现为乳头长期或间断分泌,血性浆液或混合性溢液。查体偶尔可触及肿块或结节样物而且局部自觉症状不明显,病史较长。而老年患者病史较短,常表现为局部肿块,无意中发现,短期内增大迅速,无明显乳头溢液病史,因而临床容易考虑为乳腺癌。术前误诊率较高,明确诊断仍依靠病理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201—200906月河
3、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收治经病理学证实的1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全为女性,年龄在65~78岁,平均71岁;左侧10例,右侧6例。16例均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早期有乳头溢液,为浆液性清水样溢液。病史:半年至一年;检查方法:双乳钼靶摄片及彩超检查16例,无明确诊断病例。16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不典型增生9例。 1.2诊断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全部依靠病理确诊。 1.3标本大体观察16例肿块直径均大于1cm,4例直径达3cm,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切面灰黄、灰白色,无包膜,囊实性结节实性区乳头状,质脆,3例中央坏死,伴褐色
4、或浆液性清水样液。 1.4治疗方法和随访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肿块切除术4例,象限腺体切除术12例。随访最短5个月,最长6年,无复发。 2讨论 乳头状瘤病是指发生于乳腺中小及末梢导管的多发性良性病变。多见于女性,高发年龄45~50岁。临床上多以乳头溢液、溢血和(或)局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而本组老年患者均以局部肿物为唯一症状,易与乳腺癌相混淆[2]。①乳头状瘤病多有长时间的乳腺增生病史,可分为单侧多乳腺导管同时受累或双侧乳腺均有病变,目前公认其为癌前病变[34],相关文献报导[56]有20%~30%的恶性率,本组病例虽没有癌变病例,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或随诊时间较短有关;②老
5、年人的病变发生在小导管或终末导管,闭经时间较长,大乳管已闭塞,表现为乳头溢液的较少。较多乳房包块常发生在乳晕以外,呈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腺体增厚或边界不清的包块。 本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为65岁以上老年性患者,均以乳腺肿块为主要症状,16例中,仅有2例既往有患侧乳头溢液病史,但就诊时均无明显乳头溢液表现,术前未行乳导管造影及乳导管内窥镜检查。双乳钼靶摄片16例,彩超检查16例,无一例确诊,且均考虑有恶性变可能,加之肿块为无痛性,且病史较短,生长迅速,故临床误诊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不能盲从经验及影像学检查以扩大手术范围,给患者造成身体、心理及经济上的不必要负担。术
6、前辅助检查中,不管是我们的双乳钼靶摄片、彩超检查,还是乳管内窥镜检查对癌变确诊帮助不大,术中仍需行快速冰冻以明确诊断[7],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治疗原则以区段切除病变腺体为主,如有癌变,则需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大多数病例选择病变导管区段腺体切除。无复发病例,结果满意。12例行病变象限腺体切除,4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术后随访最长6年,最短5个月,无术后复发,皆健在。所以,我们认为: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只要临床医生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依靠术中变机率更大,我们建议对切除标本的边缘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保完整切除病变组织,以防止残端组织发生癌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